APASL 2022中国力量丨张岭漪教授:未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CHB患者,改用TAF疗效更佳且足够安全
引语
我国目前约有7 0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 000万~3 000万 。抗病毒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的关键 。尽管一线NAs抗病毒强效低耐药,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治疗48周时仍有相当高比例的患者可以检测到HBV DNA,且低病毒载量的患者疾病仍会不断进展,甚至发展为HCC。对于治疗后不完全病毒学应答(PVR)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出现临床不良结局。
2022年3月30日-4月3日,第31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于韩国首尔隆重召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岭漪教授团队发表于会上的一份摘要,评估了TAF在核苷(酸)类似物(NA)经治但应答不佳和低病毒血症(LLV)的CHB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肝胆相照平台特邀张岭漪教授对该研究进行分享。
正文
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纳入24名经治但应答不佳的CHB患者(HBV DNA>2000 IU/mL)和67名LLV患者(20 IU/mL<HBV DNA<2000 IU/mL)。
24周和48周后,NA经治但应答不佳组的完全病毒学应答(CVR,HBV DNA<20 IU/mL)率分别为29.1%和75.0%,LLV组的CVR率分别为76.1%和88.1%。
在转换为TAF治疗24周和48周后,应答不佳组HBeAg水平相比基线下降了17.7%和41.0%,而LLV组HBeAg下降幅度分别为41.0%和47.3%;应答不佳组HBsAg水平相比基线下降了9.0%和5.0%,LLV组的HBsAg水平分别下降了2.1%和3.6%。
与基线水平相比,换用TAF治疗后48周ALT复常率增加24.2%。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SAE)事件或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
结论: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对于NA经治但应答不佳CHB患者和LLV患者,改用TAF足够安全,并有望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率。
APASL 2022 Poster-PP-059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