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做好肠道检查
大肠癌包括
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大肠癌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过去,大肠癌好发于
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
但近年来发病明显“年轻化”
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
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
亟待引起大家重视
肥胖
研究结果显示,在50岁以下人群,进行性肥胖与大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尤其胖在肚子上的人,大肠癌的患病概率是普通人的1.5~2倍。
久坐不动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忙起来的时候可能连上厕所都顾不上。长期如此,可能演变成憋大小便的习惯,排泄物在肠道中停留过久,一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被反复吸收,会直接诱发大肠癌的发病。
吸烟饮酒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大肠癌的风险性要高34%,吸烟的年头越长,大肠癌的死亡率越高。
酒精会促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与饮食习惯相关。很多人,大量进食高油高脂、腌制食物,都有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慢性炎症。
家族遗传
大肠癌具备家族遗传倾向。临床研究表明,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其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如果家族中有多人都出现了该疾病,那么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应该定期检查身体。
临床上有个概念叫做
#5年生存率#
指的是肿瘤切除后
如果5年内都没有复发
就可以算是“临床治愈”了
对于肠癌患者来说
越早发现肿瘤
进行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越高
肠癌的发展历程一般是
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整个病变过程犹如“蝌蚪变成青蛙”
大约需要10年左右
肠癌是个“擅于伪装”的家伙
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但在生活中,还是能发现
一些病变的“蛛丝马迹”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腹部阵发性绞痛 大便变细 腹胀、排气、排便不畅 粘液便、便血 总是有便意 贫血、低热、乏力、水肿 不明原因的消瘦
在漫长的病变期,肠癌容易
被误会成"老便秘"、"老痔疮"
造成“一发现就是晚期”的悲剧
究其原因
还是大家缺乏筛查意识
① 40岁以上人群;
② 有痔疮或长期便血;
③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肿瘤病史;
④ 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⑤ 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⑥ 有慢性阑尾炎、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⑦ 长期精神抑郁、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⑧ 肥胖人群,肥胖者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