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在治疗期间,肾科大夫最看重这4个指标,它们都与预后相关
绝大多数肾病是需要治疗的,其中不少肾病,就因为没有规范用药与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快速发展或逐渐进展成尿毒症,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这也是肾病患者预后差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肾病在治疗期间,有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也会特别看重这些指标。比如血肌酐,毫无疑问,这一指标肯定重要,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随着病程的延长,血肌酐只是病情进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或促进因素。从预后来说,医生是看重血肌酐,但不是最看重的。
那么,哪些指标才是肾科医生最看重的呢?肾病在治疗期间,肾科医生最看重如下四个指标,因为与预后密切相关。
1.免疫球蛋白能恢复到何程度?
肾病患者并非都会出现免疫球蛋白(IgG)明显低下,但是,一旦出现免疫球蛋白低下,表明患者的抵抗力很差,更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这也与肾病预后相关。这是因为,感染后又会反过来诱发或加重肾病,它又会进一步造成免疫球蛋白低下。所以,肾科医生最看重的一个指标之一就是免疫球蛋白,尤其见于肾病综合征,往往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的联合用药与治疗方案往往是最有效的。有人说,免疫球蛋白已经低了,怎么还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是的,没错。这也是最快最有效的药物。起效后,反而可让免疫球蛋白逐渐回升,预后变好。
2.血浆白蛋白还能不能涨上去?
血浆白蛋白下降也与肾病预后相关,与肝硬化导致的血浆白蛋白下降不同的是,肾病患者出现血浆白蛋白下降多为这两大原因:一是尿蛋白排出增加与肝脏合成障碍造成的,常见于肾病综合征;二是蛋白消耗增加与摄入减少造成的,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若血浆白蛋白一直不能涨上去,患者的预后并不会太好,导致感染、血栓、栓塞及病情进展加快等,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与尿毒症风险都会大大增加。因此,肾科医生特别看重这一指标,应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取有效手段:肾病综合征者使用激素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纠正后,就能改善预后。
3.高上去的血压还能降下来吗?
肾病患者的血压也会高上去,若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患者的预后一定不会好,这是因为:一、高血压的近期危害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衰与脑血管意外也与高血压有关;二,高血压的远期危害是促进慢性肾脏病逐渐或快速进展,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也与高血压有关。因此,就需要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血压是否高上去,高到何种程度,如何用药,以及所用药物是否同时能够保护肾脏或延缓肾病进展等等。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都会首先选择沙坦或普利类降压药,而且尽量加大剂量,务必将血压降至达标。若血压难降,还可加用地平类等其它类型的降压药,直至血压降到目标。
4.尿蛋白何时才能降至低水平?
相对如上三个指标,尿蛋白这一指标并没有那么“急”,它主要与远期预后相关。也就是说,长期存在明显升高的尿蛋白,会影响肾病患者远期预后,因为它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主要促进因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就越容易受到损伤,就会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更靠近一步。有些患者(如微小病变肾病)的尿蛋白可能需要2-4周才能降下来、有些患者(如IgA肾病)的尿蛋白可能需要1-3个月才能降下来,而有些患者(如膜性肾病)的尿蛋白可能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才能降下来。这些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也会不一样,包括激素、沙坦或普利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列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及中(成)药等。只要能将尿蛋白降下来,患者的预后就会转好。
综上所述,如上四个指标,不能仅经治医生看重,患者却并不重视,只有经治医生与患者本人配合好并积极治疗,患者的预后才会好起来。
本文在《今日头条》同名《肾为先》帐号上同步首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