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新型降血糖药物降糖又保肾,这些研究进展及要点要知晓!
文献来源
王莹,周静威,王珍,等.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11-14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117. 作者:王莹,周静威,王珍,杨迎霞,王耀献 通信作者:王耀献,教授,主任医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降糖药物;中医治疗
内容提要:
1.想要新型降血糖药物降糖又保肾,这些研究进展及要点要知晓!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进展及不足,看看循证证据怎么说?
糖尿病肾病(DKD)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近年来DKD的中西医治疗都有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就新型降糖药物对DKD的肾脏保护作用及中医药治疗DKD的优势和进展进行梳理,希望能为DKD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借鉴。
01
西医治疗DKD
想要新型降血糖药物降糖又保肾,这些研究进展要注意!
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降低血糖之外的心、肾保护作用,对临床肾脏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可以减少蛋白尿的进展、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减少因肾损伤而导致的透析和死亡。
SGLT2i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始治疗时,eGFR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可逆性下降,鉴于eGFR的长期获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特别指出:即使eGFR低于30 ml•min-1•(1.73 m2)-1,除非药物不耐受或已经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不建议停用SGLT2i。2021年国内大部分指南推荐eGFR<45 ml•min-1•(1.73 m2)-1时慎用,<30 ml•min-1•(1.73 m2)-1时停用SGLT2i类药物。随着临床证据的更新,SGLT2i的适应症可能会更低〔eGFR≥20 ml•min-1•(1.73 m2)-1〕。
(2)SGLT2i可致容量减少,对伴有容量不足风险(如同时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相应减量,加强随访,避免容量不足和低血压。
(3)SGLT2i可以诱发正常血糖水平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新进颁布的《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将SGLT2i列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ⅠA类药物。
2.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GLP-1 RAs)
(1)GLP-1 RAs是通过肠促胰岛素系统发挥降糖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肠促胰岛素和肠抑胃肽均在葡萄糖摄取后由远端小肠分泌,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GLP-1 RAs直接发挥此作用。
(2)GLP-1 RAs类药物可以减重,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还具有延缓CKD进展的作用,现有推荐其用于无法使用SGLT2i或使用后血糖仍不达标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为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GLP-1RA应以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
3.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
(1)DPP-4i是通过肠促胰岛素系统发挥降糖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肠促胰岛素和肠抑胃肽均在葡萄糖摄取后由远端小肠分泌,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i通过阻止肠促胰岛素的降解而间接发挥作用。
(2)目前关于DPP-4i对DKD患者的肾保护作用仍存在一定争议。
4.其他
(1)来自FIDELIO-DKD和FIGARO-DKD的结果表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RASi基础上的显著心肾获益。
(2)其他包括肾素拮抗剂、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和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也被报道,具有一定的降低DKD患者尿蛋白水平的作用,但因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而未被指南推荐。
02
中医治疗DKD
循证证据:中医药治疗DKD的进展及不足
1.大量的基础研究提示,中医药干预DKD在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防治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最近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均提示,中医药在防治DKD方面有显著疗效。
3.大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干预DKD在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蛋白尿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迟开始透析时间、降低患者ESRD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等方面效果显著。主要包括:益气、补肾、活血、通络等治法;加味真武汤、当归补血汤、五苓散、猪苓汤、六味地黄类方与汤剂等方剂;以及黄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肾康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此外,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以及中药灌肠在内的中医外治法在辅助DKD的治疗中亦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显著缓解患者腰酸、水肿、尿频、肢体麻木等症状,同时改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实验室指标。
4.《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和《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分别提及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未给出推荐级别。
5.有研究评价了,中成药治疗DKD的证据质量,结果仅对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15种临床常用中成药给予弱推荐。
提示
近年中医药干预DKD的循证研究显著增加,但受限于原始文献及研究本身的质量欠佳,相关结论的推荐强度和参考价值有限。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发掘并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的原创性优势,忠中参西,规范研究,获取更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家简介: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名誉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分会副会长,《现代中医临床》副主编。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技术创新标兵”“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十六届“顾氏和平奖”唯一的中医获奖人、首届歧黄学者。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出了辨机论治学说,补充和完善了传统辨证论治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研究更突出,在继承导师经验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糖尿病肾病肾络癥瘕聚散消长的三态四期学说,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肾络癥瘕聚散消长理论。并根据肾络癥瘕理论,提出了中医慢性肾病治疗的一体化模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