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血液病专家周剑峰教授去世,年仅57岁
我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中国血液肿瘤领域、CAR-T治疗领军人物、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剑峰教授因突发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7岁。
3月27日下午,国内众多血液科专家、相关科研人员和患者,纷纷在社交平台怀念和追忆“周教授”。
前不久,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团队“应用全人源抗 BCMA CAR(CT103A) 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系列研究”获得殊荣,这也是该团队继去年首届获奖后的再度获奖。
周剑峰,武汉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血液学临床工作25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常委。
2015年10月,周剑峰团队成功实施了华中地区首例CAR-T疗法,治疗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随着CAR-T疗法治疗白血病的病例增多,周剑峰又开始了新的拓展。2016年以来,周剑峰又将CAR-T疗法成功运用于复发难治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带领团队在血液系统这三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让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患者受益。
周剑峰生前曾对媒体形象解释过CAR-T治疗。“CAR-T治疗是从癌症患者血液中收集分离T细胞,而后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给T细胞装上‘识别器’,让它能很快识别肿瘤细胞。同时,基因修饰还会给T细胞装上激活信号,让它像带着引线的爆竹一样,只要遇到肿瘤细胞,就发生‘爆炸’,把肿瘤细胞给杀死。”
2021年9月3日,我国首个1类生物新药CAR-T产品瑞基奥伦赛正式获批用于临床,上市当天,周剑峰为患者开出全国首张处方。
周剑峰团队
“第一例接受国产CAR-T治疗的患者大熊(化名),患有双打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恶性程度更高,用现有的化疗方法治疗可能只有20%-30%的生存率。”周剑峰在2021年11月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CAR-T疗法可以称为肿瘤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它奇迹般“治愈”了很多癌症患者,改变了患者的命运。
世界上第一位接受CAR-T治疗的儿童白血病患者艾米丽,直到9年后的今天仍然健康、未复发,她的疾病其实就是已经达到治愈的标准。
“CAR-T与以往的抗癌药不同,“它是一种‘活’的药。”周剑峰特别指出,“整个生产过程包括38个步骤,本身的生产成本也很高。”他同时也预测,随着技术和工艺进步,所谓“天价抗癌药”的价格会逐步下降,“但我们要经历一个阵痛过程,需要时间。”
“这是我国抗癌药水平与国际最为接近的一次。”周剑峰曾说,他对CAR-T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前景充满信心。“CAR-T在国内的临床应用会越来越好、也一定会救更多患者。”
患者:那个为我们带来光的人走了
周剑峰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同事和患者都表示震惊和遗憾。
一位周剑峰的患者发帖悼念:“您说,好久没见猎豹刚哥了,想见见他们。很多家属都能在病房见到您,没架子,还经常给病人送药。”
“心里特别难过,周教授的离世是所有患者的损失和遗憾。”一位患者留言道。
有患者说:“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淋巴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提到CAR-T,您是病友的首选!愿给我们带来光的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好!您留下的光源,也会越来越亮!”
记者了解到,周剑峰生前喜欢看武侠小说,熟悉他的人都喊他“大侠”。他曾告诉记者:“我喜欢迎难而上,我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打通抗击肿瘤的最后一公里,做制定标准的救命侠客。”
救命侠客,一路走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梅斯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