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研究的发现为临床术前POPF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定量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研究团队近期在胰腺双能量CT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团队的 “Dual-Energy CT Iodine Concentration to Evaluate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oduodenectomy” 的队列研究,被医学影像顶级期刊Radiology杂志(最新实时IF: 21.690, JCR 1区)接收。该研究由放射科腹组专家史红媛博士通过西门子独有的双源双能量技术,探索了双能多期增强扫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风险的预后价值和风险分层。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术前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可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术中对胰腺形态、质地、出血量等的评估是主要的风险预测方法。近期的影像研究也探索过多种模态下的定量定性参数在该方面的预后价值,其中就包括了磁共振多序列成像,通过纤维化和脂肪定量分析,预测术后发生POPF的风险。双能量CT(DECT)作为一种可量化的CT成像手段,通过物质定量的技术,可以提供方便可行且具有临床预后价值的影像指标。因此,该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双能量多期增强扫描中碘浓度对于POPF的预测价值,以及潜在的病理基础。
这篇研究通过连续入组的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接受DECT检查的患者。使用西门子医疗第三代双源CT(SOMATOM Force, Siemens Healthineers)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三期双能量扫描(胰腺期、门脉期、延迟期),并通过Syngo.via双能量后处理工具测量胰腺断端切缘的碘浓度、归一化碘浓度及脂肪分数等。POPF的诊断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制定的POPF判定标准。同时,手术切除的胰腺断端切缘标本由病理学专家分析纤维化和脂肪化等级,并且与双能量CT的定量参数进行对照。
根据以上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该研究最终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发现:
在107名最终入组的患者中,23 人发生了POPF (21%)。
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多期之间碘浓度比值、脂肪分数、胰管直径、胰管直径与厚度比值,均与POPF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胰腺期/门脉期碘浓度比值是POPF的一个独立的强预测因子(adjusted OR, 13; 95% CI: 2, 162; P <.001)。
病理结果进一步证实,胰腺期/门脉期碘浓度比值与胰腺纤维化程度具有独立的相关性(ρ = -0.529; P <.001),并且与脂肪程度成一定的负相关。
典型病例展示
未发生POPF患者(A-D)和发生POPF患者(E-H)的对比
这篇研究的发现为临床术前POPF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定量方法。双源双能量CT定量评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并且相较于传统单能CT绝对增强HU值的测量,DECT无需配准,因此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碘浓度定量,该研究也完整的展示了这项定量优势。这篇研究通过影像指标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并且探索了临床结局的相关,为日后外科医生的术前评估和患者管理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来自首尔国立大学的两位专家对于双能量CT在胰腺手术的预后价值表示高度肯定
作者寄语
在过去的几年中,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团队与西门子医疗科研团队针对双源CT,在头颈部肿瘤、神经、心脏及腹部影像展开了全面的科研合作,十余项研究在中华放射学杂志、欧洲放射学杂志(European Radiology)等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此次的胰腺研究被Radiology杂志接收,进一步体现了医工结合,多学科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最后,我们恭祝各位影像同道们在虎年中,临床科研工作万事顺意,更上一层楼!
本文第一作者:史红媛博士
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学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腹部影像诊断工作,尤其对胰腺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疾病影像诊断及分子影像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