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还观察了学习曲线,陡峭的曲线表示经过适当培训,介入心脏病专家很快能适应在介入期间使用导航系统,就如过去的心脏电生理术者一样。
已经实现在导管室可以零造影剂植入冠脉支架,需要借助腔内影像学工具(IVUS或OCT)及屏幕参考线。但还是需要X射线透视,能否在无射线状态下植入冠脉支架?有人通过改进的 OCT 和PTCA导管,
使用阻抗敏感的导航系统成功地在冠状动脉和颈动脉中导航,并在指定的动脉靶病变中精确地输送和植入了支架。无需 X 射线和造影剂,准确度近 90% ,精准度1.4mm 。
零造影剂PCI需要有事先的冠脉造影图像,该导航系统集成了冠脉 CTA和冠脉内成像技术,这项原理验证实验打开了无需造影剂或 X 射线实现冠脉 PCI 的大门。
验证实验通过三个阶段在6头猪的7根颈动脉和4根冠脉中用无射线的导航系统于11个靶点中成功植入9枚支架(82%)。
第一阶段:确定精确导航的最佳工具组合,并对实时定位技术(动物 #1 和 #2)进行故障排除;第二阶段:将支架输送到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病变(动物 #3 至 #6);第三阶段:用长支架去覆盖短支架,短支架被用作非虚拟、可量化的靶病变(动物#6)。
图1. 实验大纲
(A)实验分成三个阶段。(B)提前2天进行动脉CTA检查,并在导航系统中进行分段配准。在干预时,校准了各种工具和电极,随后将器械导航到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中。干预完成后通过透视和标准的血管造影进行确认。
【导航系统】
使用了雅培的EnSite Velocity 心脏标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显示传统导管的 3D 位置,通过波形轨迹和动态 3D 等电位图显示心脏的电活动。
将来自CTA的 3D 几何图形集成到基于阻抗的导航系统 (EnSite Velocity) 中(图 1B和2A) 。先在右心房放置第一根6F 十极诊断电极导管(Livewire,Abbott),作为精确定位工具的稳定中心参考点。第二根十极导管在透视下用导航系统创建主要的 3D 几何结构图,并将用于配准的特定解剖标志(冠脉开口附近的左右主动脉窦、头臂干的起点、左和右颈总动脉)进行标识。生成了 25 到 30 个基准点,连接到导航系统和 3DGeo CT的坐标系,并确保配准过程准确。导丝比较细,用冠状动脉3DGeoCT进行配准。
【导丝、球囊与支架的导航】
对绝缘的导丝进行了改进,使其在导航系统中可被准确检测到,提供给术者PTCA导丝远端位置的信息(图 2A)。球囊和支架压接了头端无绝缘的0.014 英寸电极导丝(图 2B),允许在导航动脉内实时和精确定位。
图 2. 支架导航的检测方法
(A) EnSite Velocity 映射系统的阻抗导航系统,使用 3 对贴片来定义导航坐标轴(轴#1,前后;轴#2,左右;轴#3,头尾)(左)。使用导丝前端的金属探针作为检测工具,该探针头端(电极上的 I)是没有涂层的金属,中间体部有绝缘的涂层(导丝上的 II),尾部也没有涂层置于动物体外(导丝上的 III)(中),以连接到导航系统(右)。(B)在支架下方插入和压接一根改进的 0.014 英寸导丝,可被导航系统检测到。电极(绿色箭头)位于距支架远端边缘的指定距离处。裸露的头端2 mm短,为导航系统中的检测点(图A 中间和右侧图中的绿点)。电极体部(黄色虚线)是绝缘的,在导航系统中不会被检测到。
我们来看最后一只猪(包括了第二和第三阶段)实验,先将短支架部署在左颈动脉和前降支的虚拟病变上,然后尝试在支架内套入长支架,这时短支架作为有形和可量化的靶病变。
图3. 左颈动脉支架内成功植入支架
使用颈动脉分叉作为血管标志,在 3DGeo CT中生成虚拟病变(黄色,左图)。成功将支架#1 (4.5 × 24 mm) 送至虚拟病变。定量冠脉造影,将虚拟病变的近端和远端边缘标记为 X1 和 X2 ,分别距离颈动脉分叉 25mm 和 35mm (虚拟病变总长度为 10 mm),支架 #1 的远端边缘标记为X3,位于虚拟病变远端边缘上方 7.1 mm 处。在 3DGeo CT中更新了支架 #1 的位置,然后在无造影剂与X射线情况下将支架 #2(4.5 × 32 mm)植入到支架 #1 。最后的血管造影验证支架 #1 以支架 #2为中心植入成功 (右)。
【点评】
实验中2只不同猪的颈动脉手术失败,是由于支架与虚拟病变未对准造成的。这与支架植入前探头校准不充分有关。
实验还观察了学习曲线,陡峭的曲线表示经过适当培训,介入心脏病专家很快能适应在介入期间使用导航系统,就如过去的心脏电生理术者一样。
图4. 视觉摘要
零射线零造影剂的PCI梦想也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任何技术革新的第一步都是不完美的(第三阶段还是颈动脉支架),还需要注意阻抗变化(注射生理盐水等)引起的位置漂移,重新添加基准点进行校正。在钙化和弯曲病变中,也不能完全规避射线或造影剂。
程震锋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程震锋,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州市卫健委首席专家,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CCI第五期学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委员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委员会专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青年编委,CTO老伙计成员,2017年创立《震锋晨读》微信公众号读书笔记,至今已累计发稿1200余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