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前沿】第8期:营养状态影响肝衰竭预后--腰大肌指数可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长期病死率
“营养前沿”栏目由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营养与再生学组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承办,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平台支持,段钟平教授任总编辑,孔明博士任副主编,时红波博士任执行编辑。
栏目聚焦肝病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营养学进展,对营养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深入学术交流,以指导临床医生切实做好肝病营养诊疗与管理工作。
近年来,骨骼肌量减少作为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有望成为预测ACLF预后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营养前沿第8期,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煜教授团队发表于《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一篇研究进行分享,供临床医生参考。
编者按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急性失代偿,是我国临床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情进展迅速,短期病死率高,是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病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大临床问题,准确评估ACLF预后对诊疗管理至关重要。
营养问题在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了营养状态是影响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由于肝脏本身功能复杂性及对营养状态的直接影响,肝病患者营养不良诊断尚无金标准。
近年来,骨骼肌量减少等肌少症指标由于其相对客观准确、可重复性强、受水钠潴留影响小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望成为预测ACLF预后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其中,骨骼肌指数,尤其是L3-SMI(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慢性肝病的营养评估。腰大肌指数(PMI)相对于SMI具有测量肌肉单一、测量面积小、边界清晰等特点,因此,测量更加简便且准确性高。在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营养状态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潜在价值巨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1:A和B中绿色部分为L3平面骨骼肌面积;C和D中红色部分为L3平面腰大肌肌面积。可以看出,腰大肌面积测量范围更小,肌肉轮廓更为清晰,因此测量更加简便且准确率更高。
基于上述背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营养研究团队评估了腰大肌指数(PMI)在ACLF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MI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纳入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至2019年间接受腹部CT检查的男性ACLF患者,分析男性ACLF患者PMI与1年病死率的关系,并根据年龄分层进行亚组分析(≤40岁及40岁以上)。
研究共纳入了116例确诊ACLF的男性患者,平均PMI为5.98±1.68 cm2/m2,1年病死率为51.7%(TABLE 1)。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MI是男性ACLF患者1年死亡率的保护因素(HR 0.851,95%CI:0.734-0.987)。然而,多变量分析未发现PMI与1年病死率之间存在独立关系(TABLE 2)。
按年龄分组分析发现,青年男性(年龄≤40岁)PMI为:6.89 cm2 /m2(4.73– 7.88),明显高于非青年男性(年龄>40岁)ACLF:5.73 (4.78–6.70) cm2 /m2(FIGURE 2)。
校正MELD评分后,PMI与青年男性(年龄≤40岁)ACLF患者的1年病死率独立相关(HR 0.689,95%CI:0.496~0.958)(TABLE 3)。而PMI与非青年男性(年龄>40岁)ACLF患者的1年病死率无关(TABLE 4)。
为探索年龄与PMI对ACLF预后的交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亚组中PMI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男性ACLF患者中PMI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非青年男性ACLF患者PMI随年龄增长而下降(r=-0.246,P<0.05)(FIGURE 3)。
结论:
腰大肌指数(PMI)作为一个客观、测量简便、准确的营养状态指标,独立于MELD评分预测青年男性ACLF患者1年病死率的影响,可用于对青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判断。
非青年ACLF患者中PMI受到年龄影响较大,应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该成果于2022年2月18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https://www.frontiersin. org/articles/10.3389/fnut.2022.811826/full.
Psoas muscle index can be used to predict long-term mortality in young male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