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替代不了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好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都被广泛的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支架术后,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总能碰见朋友问,是不是氯吡格雷好,那就用氯吡格雷替换阿司匹林行吗? 既然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阿司匹林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最初用于解热镇痛,后来被发现可用于抗血小板,和青霉素及安定被称为医药界的三项伟大药物。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COX ,使Ser-529 和Ser-516 不可逆的乙酰化,从而阻断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氯吡格雷是1997年才上市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作为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是噻氯匹啶的衍生物。 氯吡格雷可选择性地不可逆地阻断ADP 和血小板P2Y12 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这样讲比较复杂,大家不容易理解,这种药物机制是给医学人士看的。
小王医生通俗讲一讲吧。
条条大路通北京,我们可以从天津到达北京,我们也可以从秦皇岛到达北京;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条路前往北京,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飞机、火车、汽车、自行车。 抗血小板,只是一个目的,就好比去北京,怎么实现呢? 可以通过阿司匹林达到抗血小板作用,也可以通过氯吡格雷达到这样的作用。
其实抗血小板药物,不仅包括这两种,还包括常用的比较新的替格瑞洛,临床液体替罗非班等等。 那为什么发明这么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呢? 因为一种抗血小板只能阻断血小板的一个环节,不能保证一定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有漏网之鱼。
为了避免一部分人阿司匹林没有效果,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不充分,于是发明了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理不一样,可以做到包围战术。 这也是为什么支架术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因为支架术后,支架内容易形成血栓,单独的阿司匹林不能做到更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能更好的起到预防支架内血栓的风险。
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大规模观察,都证实双联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有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对消化道影响大一些;但毕竟阿司匹林的研究多得多,实验数据充分。 所以指南指出,单联抗血小板首选阿司匹林,只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才选择氯吡格雷。 王医生说:氯吡格雷替代不了阿司匹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