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第六天+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 原发病为膜性肾病
C>P<C
(教学病例)
63岁男性,因水肿就诊。既往病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和外伤后脾切除。Scr 7.2 mg/dL, 尿蛋白 10.9 g/24h,肾活检显示毛细血管袢增厚、有钉突,系膜扩张;免疫荧光显示 IgG 和 C3 为3+,沿毛细血管颗粒状;电镜显示上皮下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诊断为特发性 MN (III 期) 。患者接受 omega-3、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没有改善,在就诊 3 个月内迅速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患者于 2010 年 3 月开始血液透析,并于 2010 年 12 月接受活体肾移植,在术后第 0 天和第 5 天给与巴利昔单抗诱导,甲基强的松龙迅速减量。随后的治疗方案包括:麦考酚酯 1000 mg Bid,他克莫司 2 mg Bid。术后尿量适当增加,血清肌酐下降。在术后4天时Scr 为1.9 mg/dL。第五天,Scr 增加到 2.4 mg/dL。尿检显示 pH 5.5,比重 1.015,葡萄糖阴性,血液 2+,蛋白质 1+,WBC 7个/HPF, RBC 14个/HPF。他克莫司水平为 8.9 ng/mL, 供体特异性 HLA 抗体测试为阴性。超声未发现肾脏异常
患者在术后第 6 天接受移植肾活检
1
免疫荧光
IgG +,C4d±~+,弥漫性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染色,其余为阴性。管周毛细血管的C4d染色为阴性
2
光镜
显示正常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没有明显异常。没有小管炎、间质纤维化或肾小管萎缩,动脉和小动脉基本正常
供肾做PLA 2 R免疫荧光,显示为阳性,并与 IgG 共定位
3
电镜
上皮下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
Q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随访
诊断:
膜性肾病复发( PLA 2 R阳性)
随访:
拿患者血清测量PLA 2 R 抗体滴度,在移植前和 移植后第六天(POD6)的样本中PLA 2 R抗体呈强阳性,表明为膜性肾病复发(图 2和图 S1)。从移植前6个月到移植后9个月,血清抗 PLA 2 R 滴度逐渐下降,同时尿蛋白/肌酐也下降
患者在 3 个月时开始服用氯沙坦 50mg qd,omega-3 1200 mg Bid •在移植9个月后,Scr 1.7 mg/dL,白蛋白/肌酐 0.7。再次做肾活检,免疫荧光显示 IgG 和 C4d 仍然呈细颗粒状沿着毛细血管沉积,其中IgG1、IgG3 和 IgG4 呈阳性;电镜下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和足突融合仍然存在
受体的HLA-DQ基因型为DQA1*05:01DQB1*02:01 (DQ2.5) ,与 SNP rs2187668 同义。这种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MN的风险等位基因。供体的HLA-DQ为DQA1*01:02和03:01/02/03,与已知的高风险等位基因无关
移植后MN复发
一项研究显示移植后MN复发的比例为48%,随时间的变化见下图
Mayo的一项研究回顾了21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MN病例(时间≤ 4月,平均为移植后2.7月),其中11例为protocol biopsy,另外10例有临床症状
他们发现部分早期复发的MN,仅在荧光下有小球C4d颗粒状沉积(≥ 1+),伴IgG、kappa、lambda的阳性( ≥ trace)连电镜下都未见到电子致密物沉积,没有/很少的足突融合,定义为MN 0期
电镜下的表现与蛋白尿相关
另一项关于复发性MN随访的研究中,17/30的病例接受Rituximab治疗,9/17 完全缓解,5/17 部分缓解,剩余3例无效
接受治疗的17例患者中,15例有重复肾活检,其中9名活检结果显示仍存在持续、活动性 MN,3名显示荧光强度下降、电镜下沉积减少,还有3名显示荧光、电镜完全阴性。下图显示一个病例治疗前后的电镜下表现
总得来说,移植后MN复发比新发的预后要好一些
上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以下两张图都是DN+毛细血管外细胞增多,哪一个是足细胞去分化/增生引起的(假新月体),哪一个是由于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引起的(新月体) ?
回答
假新月体:图A
新月体:图B
本期发散性思维:
对MN,较新的疗法如利妥昔单抗,虽然在维持疾病缓解方面优于环孢素,但不仅会影响致病性 B 细胞或浆细胞,还会抑制保护性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抵御外来生物和对疫苗接种作出反应的能力。未来还有哪些有有前景的治疗MN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Am J Transplant. 2012 Jun;12(6):1637-42
2. Am J Transplant. 2012 Apr;12(4):1029-38
3. Transplantation. 2016 Dec;100(12):2710-2716
4. Front Immunol. 2022 Feb 3;13:822508
By 肾世风云·Haiya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