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医师党支部周央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征程
协和人以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
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与党同龄、与国共运的协和
也将书写新百年新征程的崭新篇章
回顾协和红色足迹
传承协和红色基因
弘扬协和精神
医院特别开展专题活动
“书记讲党史·
讲述协和百年红色传承”
让我们通过内科住院医师
党支部统战委员周央中的专题党课
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讲述人 周央中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后,内科住院医师党支部统战委员。2020年初医院抗疫发热门诊首批支援人员,获得医院优秀住院医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什么是长征精神?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这样描述: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学习党史、院史过程中对长征精神的一些感悟。
80多年前,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余省,每行进1公里,就有3-4名战士壮烈牺牲。战士们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精神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淬火而成。
回首百年,协和人始终秉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20世纪60年代末,一座中越友谊医院在南溪山建成,就是现在的南溪山医院。援助的队伍中有许多协和人的身影,林钧才院长、张乃峥教授、蒋明教授、陈寿坡教授……医院建成6年内收治了5000名越南伤病员,成为中越友谊的见证者。北京协和医疗队担负着与人民生命健康、国家事业发展休戚与共的初心与使命。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董炳琨访问桂林南溪山时,与援建该院的原北京协和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合影 前排左起:刘慧春、曹玉璞、席素珍、董英琦、蒋明;中排左起:张秀杰夫人、林钧才、董炳琨、张乃峥、潘瑞芹;后排左起;范雨田、王福权、张秀杰、刘焕民、解毓章、陈寿坡
一纸病历传百年,患者的性命相托,让协和人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百年协和病历展,每每徜徉、感动不已。“一生别无所好,唯爱诊治病人”,张孝骞的56个小笔记本,已经成为这位内科前辈一生为民的缩影。
▲北京协和医院百年病历展
▲记录张孝骞教授一生为民的56个“小本本”
“下面是大查房看病人时间”,这一经典话语已回响近百年。在专科不断细化的今天,内科大查房制度显得弥足珍贵。让其延续至今的,是内科自由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学科文化。新老协和人传承接力,展现了内科多学科协作的魅力,一切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世纪80年代,在老楼10号楼223阶梯教室举行的内科大查房
▲2021年,在内科楼4层多功能厅举行的内科大查房
青年医师必须“住在医院里”,才能“学好基本功,锻炼观察力,掌握临床方法”,这是成为大医的第一步。住院医师24小时待命制度延续至今,终身学习、整体思维和忙碌奉献成为每一个协和青年医师的一种习惯、一种坚持和一种信念。
在内科学系办公室,有一块荣誉墙记录着总值班制度的百年传承。总值班是主任的助手,承担了管理、医疗和教学的重要责任。内科总住院医师要协助内科主任处理包括起草文书、排班等在内的日常事务;作为内科会诊医师、夜班病房二线,指导抢救、协调科室协作;组织内科大查房、巡诊等。电话声响起,“你好,内科”,这已经是个传统,也是内科总值班对外的一个符号,传承着内科住院医师培养的初心。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历任总住院医师
建院之初,传染病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试验,钟惠澜首次阐述黑热病的传染模式,推翻了西方学者的错误论断。20世纪30年代,张孝骞做酮体测定实验,利用简陋的设备,收集了宝贵的实验数据,研究成果发表在JCI上。1942年,刘士豪等在Science发表文章,“肾性骨营养不良”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
▲刘士豪发表于Science上的论文,肾性骨营养不良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
一百年来,协和人坚持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不断开发新技术,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在各个学科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协和人的百年“长征”,终极目标始终是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医院组织开展老专家口述历史文化传承项目,通过文字、短片和现场访谈,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协和人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写满家国情怀的传奇人生。新一代内科青年人,听从前辈“三基三严”的教诲,开展读图大赛、病例论文汇报赛,纪念先辈、献礼百年,为培养青年医师临床与科研能力搭建舞台。
2021年6月,一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罕见病患者在等待83天后,终于迎来了新生。由血液内科专家发起,多个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国际领先的三期临床用药从万里之外送到北京协和医院,她也成为国内首例罕见病同情用药的受益者。协和人终不负“患者性命相托最后一站”的期望,挽救患者于危难。
▲我国首例罕见病同情用药在北京协和医院落地
百年协和,立院为国、立医为民、立学为真。年轻人必将勇担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走好新长征路!
讲述/周央中
视频/党委办公室 宣传处
编辑/肖雄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