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护士突发哮喘身亡
这两天,医学界再次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比悲痛的事件,上海的一名护士因哮喘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在东方医院工作了30年 她没有在自己单位得到抢救
据网传朋友圈信息,逝者此前为产科门诊护士。
网络上,有这样一张动态的截图,根据内容推断,发布者应该是这名护士的生前好友、原单位同事。
“好难受、好难受,真的难以置信。
至今为止上海的xinguan没有死人,但是身边的好友,因为哮喘发作,作为医务人员的她给自己喷了药、打了针,意识到不行,叫不到120,家属开着私家车走了几家医院都说急诊关了,不能抢救,看着一条年轻的生命就因为疫情耽误了抢救而离开......”
另据她的另一位医生同事表示,他得知周盛妮去世的消息是在同事的微信群里,「周盛妮是很开朗的一个人,我们知道消息后都非常痛心」,据他的回忆,周盛妮已经在东方医院工作 30 年左右,从医院 2012 年成立生殖中心之后,周盛妮就调去了生殖中心,在那里工作了近 10 年。
她和儿子说:我不行了 我不行了
据周护士的儿子向她的朋友叙述了事发当晚的情况:
3 月 23 日晚上六七点钟,周盛妮在家中哮喘病发,当时她的儿子和母亲在家,「她那天发病时像往常一样给自己喷药,一边还跟儿子开了几句玩笑,但突然就倒了下来,跟儿子说『我不行了,我不行了』」,随后她儿子立刻拨打了 120,但因为疫情原因,当时救护车无法调配,他转而通知了住得最近的周盛妮的妹妹,他们开上私家车驶往离家最近的浦南医院。
到达浦南医院后,医院以疫情防控为由没有接收周盛妮,于是他们立刻驶往周工作所在的医院——东方医院南院,到了急诊的门口,他们以同样的理由被拒绝进入,即便周的妹妹和妹夫申明周盛妮是本院的职工,仍未予以通行,而当时周已经意识模糊,仍有呼吸。于是他们又驱车转往仁济医院,「她儿子说,在去仁济的路上她已经没什么呼吸了」。
等周被送往仁济医院接受急救时,已经是晚上的 9 点钟,距离她病发已经过去了两小时,夜里 11 点,经过两小时的抢救,仁济医院宣判周盛妮临床抢救失败。
哮喘危害tips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根据哮喘的疾病控制水平,哮喘从轻到重共分为5个级别。虽然近年来,我国哮喘诊疗水平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约占哮喘患者总数6%的重症哮喘患者,即使经过了最优的传统治疗且依从性良好,其症状控制仍然较差,病情仍频繁急性发作。重症哮喘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第四级或第五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症哮喘严重发作时,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并可引发呼吸衰竭、气胸、心率失常、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重症哮喘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数据显示,3成以上的重症哮喘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63%的学生因疾病误学,38%的成人部分丧失劳动力。
医院发布官方情况说明
3月25日凌晨,上海市东方医院官网对网传护士哮喘发作去世做出回应,如下:
周盛妮为我院护士,一直在院内从事科室相关工作。3月23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时许,家属驾车送其就诊。我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23时许,周盛妮同志因抢救无效去世。
周盛妮同志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周盛妮同志的不幸去世,是我院的损失,我们对她的去世深感痛心,对她的亲属致以诚挚慰问!
上海市东方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2022年3月25日
这则情况说明发布后,有网友表示“太生硬了、太冷冰冰了。这是你们的员工、同事啊。”
的确,除了姓名和基本的过程以及“深感痛心”之外,我们找不到一些具体事件的影子,周护士多大年龄,在哪个科室工作等等。
5个小时 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
周护士哮喘发作后,是到自己所服务的单位去就诊,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她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等找到能救治的医院,已经为时已晚。
从时间线来看,19时开始就医,到了23时,抢救无效去世,前后也就五个小时。
五个小时,她自己没有想到,她就这么突然的离开了,她的家人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和她天人永隔。
笔者曾无数次在急诊看到没有被抢救回来的病人,他们前一秒还是鲜活的生命,还能回答医护人员的询问和关怀,后一秒可能就没有声音、没有动作了,他们的手指会从指间开始向上慢慢发黑,皮肤、脸色会渐渐变得灰黄,眼睛会渐渐失去光泽......
可当抢救车上躺着的,是自己的同事,我们可能任人都无法面对。
我们无法想象,这五个小时,她和家人的绝望。她没有熬过这个至暗时刻,永远无法和同事们战友们一起迎接对抗新冠疫情的胜利曙光。
医院停急诊引发大讨论
那么,医院为抗疫停急诊服务如何安排的?若是真的有突发疾病该如何救治呢? 在上海东方医院回应护士突发哮喘去世的热搜冲上微博之后,引发了极大范围的讨论。
(图源:截图)
大家的热议主要围绕着急诊停诊是否合理、在急诊停诊时是否应该为急症病人提供绿色通道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以及对于遇到同样状况的担忧。 急诊停诊肯定是有一定的政策及实际情况的原因,就如今上海而言,医疗资源应该是短缺的,一方面接诊过新冠病人的科室、病房需要进行消毒才能恢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使得疫情更难以控制;一方面由于管控,封控地区需要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支援进行核酸采样,所以导致医院的医护人员不足。 由此看来,急诊的停诊是合理的。 但是,领导及医院是否需要考虑到急症、重症病人的救治与安置呢是否应该准备好应急预案呢? 急诊急诊,在于急,在于救命,本身就是为了突发情况而设置的,真急诊既然能来到急诊就证明是耽误不得的急症,就本次周护士的事件而言,重症哮喘发作,抢救的黄金时间就这么多,经不起一分一秒时间的浪费,在向本职医院进行求救时,医院没有应急预案吗?如果来的病患是是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气道异物梗阻,这些分秒必争的毛病是不是也没法救治?简单来说,医院是不是可以临时开辟一块单元用于应急抢救??
2020年7月13日,国家卫健委就曾公布过《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医疗机构要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推诿危重症患者。 讨论这许多不是为了争论对错,而是为了在以后面对同样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应对,避免恐慌, 无论如何,这位护士的生命已经不能重来,希望吸取教训,改进之后,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毕竟,急诊抢救还是必须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