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是一种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生品有小毒,不可多食。
白扁豆,又称扁豆,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汉晋时期引入我国。关于白扁豆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后《本草纲目》载:“扁豆调肝和胃,清暑祛湿,止泻…”。扁豆是一种常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生品有小毒,不可多食。
来源
白扁豆,中药名,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种子。
植物学性状特征
扁豆为多年生缠绕藤本。全株几无毛,茎长可达6米,常呈淡紫色。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小托叶线形;小叶宽三角状卵形,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截平。总状花序直立,花序轴粗壮;小苞片2,近圆形,脱落;花2至多朵簇生于每一节上;花萼钟,上方2裂齿几完全合生,下方的3枚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圆形,基部两侧具2枚长而直立的小附属体,附属体下有2耳,翼瓣宽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龙骨瓣呈直角弯曲,基部渐狭成瓣柄;子房线形,无毛,花柱比子房长,近顶部内缘被毛。荚果长圆状镰形,长5-7厘米,近顶端最阔,宽1.4-1.8厘米,扁平,直或稍向背弯曲,顶端有弯曲的尖喙,基部渐狭;种子3-5颗,扁平,长椭圆形,在白花品种中为白色,在紫花品种中为紫黑色,种脐线形,长约占种子周围的2/5。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扁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多生于田间、水边、草丛等处。
产地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湖南、安徽、河南,江苏、以及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种子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特征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c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稍有光泽,有的可见棕褐色斑点,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长7-10mm,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片,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脾止泻,消暑化湿,和中解毒。
主治病证
主要用于脾虚泄泻,湿浊带下,暑湿吐泻,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生用或炒用。
注意事项
阴寒内盛者忌用。生品有小毒,不宜多食。
药物配伍
1. 白扁豆配藿香:白扁豆长于和中止泻;藿香善于发散理气。两药配伍,可增强解暑、和中、化湿的作用,用于伤暑吐泻等。
2. 白扁豆配香薷:白扁豆甘温,长于补脾和胃,芳香化湿消暑;香薷辛温,善于发汗解表,芳香化湿祛暑。两药配伍,可增强化湿解暑的作用。适用于暑令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恶寒发热,头重身倦,脘痞吐泻等。
3. 白扁豆配山药:白扁豆长于和中化湿;山药善于补脾益阴。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及妇女带下等。
参考资料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版
·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 3. 高学敏.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版
· 4.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