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如何纳入国家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2
04/08

+
分享
评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
A+

揭秘《指南》首增中医药背后的故事。



昨天,

我们刚刚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

最近发布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下称《指南》)

首次增加中医药学内容 

也就是说,

继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后,

中医药又纳入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版)》:新增“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修订“糖尿病与中医药”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在为中医药的价值和独特作用进一步得到重视而雀跃之余

更让小夏一兴奋的是,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牵头制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工作室负责人赵能江博士参与编写

兴奋之余 ,

小夏一还要跟大家揭秘一下《指南》首增中医药背后的故事 。快快来,

一起回顾一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推动中医药融入糖尿病防治体系中的贡献。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修订专家会议
HISTORY
推动进程

 

2018年

杨叔禹教授积极呼吁糖尿病治疗应提倡中西医并重,增加中医药服务。


2020年12月12日

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由杨叔禹教授担任。


2020年12月17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增补为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2021年8月13日

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修订专家会议。


为啥说中医药进入糖尿病“两大指南”,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深远呢?


为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等行业媒体争相报道呢?


《指南》中增加“中医药防治“,对以后糖尿病治疗中有怎样的影响呢?


接下来,


杨叔禹教授将一一为您解答。 

01 协同控糖 基层中医药手段多  
 

    糖尿病的治疗提倡中西医并重,基层医生需要掌握中西医两种医学手段。



    中成药具有较好的协同降糖效应,很多已有较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指南》在中成药部分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保持一致,并着重推荐了基层可及性高的中成药,便于基层选用。



    除药物治疗外,《指南》还推荐了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如中药熏洗、中药热敷、中药灌肠、针灸、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等。

 
02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血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达标后,仍被一些不适所困扰,如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患者主诉的症状很多属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专科疾病的诊疗范畴,但细究病因,其实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在帮助患者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如何缓解其症状,是基层医生的责任之一。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症状,基层医生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中医药方法来处理。



    《指南》推荐了经方,如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可改善口苦、便秘等症状)、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可改善口干、身热下利等症状)等,这些方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有较好的协同控糖作用。

 
03 防治并发症 中医显优势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各种并发症会接踵而至,尤其在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情况下,并发症会来得更早、更严重。



    中医药具有多靶点、整体治疗的特点,与西药联合应用,对部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较有优势。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内服、中草药外洗、穴位贴敷、针灸、穴位电刺激等方法简单实用,可改善肢体的凉、麻、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功能。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针刺等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病的进展。



    中药灌肠对肾衰竭期患者有一定的改善肾功能作用。对于糖尿病足,针刺、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04 中西医协同 三师共管糖尿病  
 

    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是其特色项目之一。



    在管理团队上,鼓励中医参与,和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等“三师共管”,形成团队照护。



    在管理方法上,增加中医药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订个性化教育和管理方案。



    在管理内容上,饮食调理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原则,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结合中医体质来辨证施膳。



    此外,中医的代茶饮等方法简单实用,亦适用于基层。

 
05 调畅情志 促进心身健康  
 

    糖尿病不是单一的躯体疾病,而是多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



   调畅情志,改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八段锦、心身桩等传统功法讲究“形、息、意”的协调统一,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等可改善心理状况,中医五音(音乐)疗法、疏肝解郁类中药]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利于血糖控制。


最后, 

小夏一再透个料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医药内容的修订也是杨叔禹教授牵头完成的。

目前,杨叔禹教授正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任务,主持制定《糖尿病中医基层防治管理指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药,中医,基层,改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