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引发肺结核。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如果肺结核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主要为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经呼吸道飞沫或密闭环境经气溶胶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也可以形成直径小于5um的微滴,长时间悬浮在空气当中,在密闭环境中远距离传播。
2、其他途径
属于较为罕见的传播途径,如饮用未经消毒的污染结核杆菌的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以及经皮肤伤口感染等。
好发人群
社会经济落后地区的人群,如生活贫困者、营养不良者、居住拥挤者。
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艾滋病、透析患者。
免疫力较差、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糖尿病患者。
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如矿工、冶炼工人等。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
典型症状
肺结核
1、全身症状
发热最常见,多数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或无明显自觉不适。有的患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于轻微劳动后体温略见升高,虽经休息半小时以上仍难平复;妇女于月经期前体温增高,月经后亦不能迅速恢复正常。当病灶急剧进展扩散时则出现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型,可以有畏寒,但很少寒战。
2、呼吸系统症状
浸润性病灶咳嗽轻微,干咳或仅有少量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加,若伴继发感染,痰呈脓性。合并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可出现刺激性呛咳,伴局限性哮鸣或喘鸣。1/3~1/2患者在不同病期有咯血。此外,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气急,广泛肺组织破坏、胸膜增厚和肺气肿时也常发生气急,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
肺外结核
1、结核性脑膜炎多出现头痛、呕吐、颈部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2、骨、关节结核常见于下肢关节及腰椎,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肿胀及疼痛、关节畸形,形成寒性脓肿或窦道。
3、肾结核多在原发性结核感染后5-20年发病。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肾积水等。
4、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月经异常、会阴不适等。
并发症
发病部位不同,结核病的并发症也不同。
肺结核
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消化系统结核
如肠结核,可引起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局限脓肿等;
生殖系统结核
如输卵管结核,可并发不孕、不育;
骨、关节结核
如下肢关节及腰椎结核,可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截肢等。
就医指征
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咳嗽咳痰、呼吸道感染经抗炎治疗3~4周仍无改善、痰中带血或咯血,应及时就医。
长期低热或所谓“发热待查”,应及时就医。
体检肩胛间区有湿啰音或局限性哮鸣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关节疼痛和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渗出性胸膜炎、肛瘘、长期淋巴结肿大病史以及有家庭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应立即就医。
已经治愈的结核病的患者,若再次出现结核病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
饮食调理
食品应荤素搭配得当以增进食欲,可多食豆浆、鸡蛋、鱼、肉、猪肝、蛋黄、鱼肝油等,配以新鲜蔬菜与水果,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多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杏、大枣、柚子、番茄、青椒等。
口味宜清淡,少吃咸、甜饮食,比如腌肉、咸鱼、咸菜、冰激凌等,避免进食辛辣食物、浓茶、咖啡。
限制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适量多饮水,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mL温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
肠结核的患者因腹胀,应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碳酸饮料等。
日常护理
定期随诊复查,报告用药的反应,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病信心。
做好消毒工作,如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暴晒4~6h;餐具分开,煮沸消毒10~15min 。
坚持锻炼身体,如慢跑、打太极、做健身操等,活动量应逐渐增加的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如治愈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食欲缺乏等不适,随时就诊。
按照国家制定的程序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疫苗是卡介苗。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近距离接触,并做好防范措施,如佩戴口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卫生,注意居室通风,均衡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等。
易感人群尤其是HIV感染者、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应注意胸片随访,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