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产机器人完成心脏支架手术?海军这家医院做到了!
文章转载自:人民海军
专家介绍
陆清声教授,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际血管联盟青年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常委,国际血管联盟中国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腔内血管专家协会委员,美国血管外科协会国际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外科年鉴血管外科专业主编,介入放射杂志(英文)副主编,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编委。美国克利夫兰医院访问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杨浦区青年岗位能手,校优秀党员,校优秀青年学者,校“5511”优秀青年人才,校A级教员,获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获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以血管外科为专业,以主动脉疾病的诊治、VTE防治、血管腔内介入机器人研发应用为专业方向。擅长复杂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治疗,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颈动脉疾病及其它复杂性血管疾病诊治。
用国产机器人完成心脏支架手术,你敢相信吗?前不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们,就完成了这一创举。该院心内科张必利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国产机器人远程冠脉介入手术,拓展了国产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刷新了国产机器人研发的高度。
冠脉介入手术,俗称心脏支架手术,是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技术,通过植入心脏支架支撑起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作用。而此次手术中,通过手柄、触控屏等操作设备,即可远程精准操控机器人的机械手执行相关操作,在人工智能的引导下,机器人自动、精准地将支架递送放置在血管堵塞处,完成了对两处病变的治疗。
机械手也是人操控的那它比人手强在哪?最明显的就是精准度人手可能会出现一些本能的抖动,而机械手能将这种“失误”控制在1毫米以内患者更安全,手术效果也更好其次机械手可以代替人手在X光下进行操作,医生们长年躬身手术台经手的手术不计其数X光对身体的累积伤害可不容小视,因此机械手操作是对医生的一种保护。再者,操纵机器人意味着一些复杂的手术,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远程完成为今后远程异地救治提供了更多可能。
精准、暖心、高效……如此技术怎能不爱?但优越的性能并不是一蹴而就背后浸透了该院专家们的心血和付出——手术中运用的机器人是该院血管外科主任陆清声教授领衔研发的全球首款通用型介入手术机器人。
陆清声
应用此项技术,陆清声教授团队于去年先后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以及世界首例下肢动脉机器人支架成形术。优异的表现,彰显了通用型介入手术机器人广阔的应用前景,陆清声教授团队迅速与张必利教授团队对接,共同研究该项技术在心内科领域的应用。
张必利
在动物实验阶段,他们顺利完成6头猪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释放,初步验证了,国产机器人冠脉手术技术的可行性。此外,该院于去年9月建成全球首个5G+VR智慧导管室,将5G、VR、医疗专网、云服务等技术创新性整合,实现了360°实时VR效果,智慧导管室和机器人系统的结合使用,使手术更加自动化、精准化。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我们还会在外周血管、心血管、脑血管、肿瘤介入等学科领域拓宽适应症,使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的区域百姓实现‘不出户’就能治大病。”该院院长钟海忠如是说为他们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点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