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十余年,发现时脑瘤已长出“尾巴”,上压脑干下延颈部
头痛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些“小病小痛”,不必就医,自己在家吃点止疼药就好了,66岁的刘女士就是如此。
10年前,刘女士就开始经常感到头痛,她觉得头痛是“小毛病”,没必要到医院花“冤枉钱”,可没想到竟是脑子里长的神经鞘瘤在“作祟”,发现时肿瘤已经从颅内延伸到颈部,压迫脑干。
3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闫长祥教授、六病区副主任任铭带领团队为刘女士顺利完成手术,全部切除脑肿瘤,拆掉这颗埋藏10年的“炸弹”。
“揪出”头痛的罪魁祸首
十几年来,刘女士头痛反反复复发作,她自己买点止痛药,服用后症状得到缓解,也没有太在意。直到2021年10月,出现声音嘶哑,饮水时发生呛咳,起初她还以为是咽炎,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头痛症状变本加厉,“就像有电钻在脑子里转动一样”,经常痛得半夜睡不着,同时还出现了手指发麻的症状。
一家人见状不好,立即带刘女士到当地医院检查,脑部MRI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神经鞘瘤。神经鞘瘤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手术治疗是治疗的首选。刘女士没有想到脑肿瘤居然就这样找上了自己,后悔没有早点到医院治疗。然而当地医院认为肿瘤太大,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又给刘女士一家当头一棒。
在朋友的介绍下,刘女士一家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闫长祥教授、六病区副主任任铭团队。“在网上了解到闫长祥院长在治疗脑肿瘤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顿时又感觉看到了希望”刘女士的女儿感慨,还没有遇到过像闫长祥院长这么仔细耐心的专家。
接诊刘女士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结合影像资料诊断为:枕骨大孔右侧及C1-2右侧椎间孔沟通性占位,肿瘤位置特殊,位于颈静脉孔区,呈不规则形状延伸生长,一部分肿瘤在颅内,一部分肿瘤在颅外的颈部,且肿瘤较大,已经压迫脑干,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不然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果。于是组织全科讨论,为刘女士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
“抽丝剥茧”,完全切除肿瘤
任铭副主任介绍,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由于神经根内瘤体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紧密相邻。因而,手术成功地关键不但在于能否彻底清除瘤体组织,更是要竭尽全力保留运动和感觉神经,避免这些神经受到损害,手术难度非常高,对于主刀医生的解剖功底和手术技术要求都极高。在国外,此类手术往往都由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密切配合下共同完成。
然而对于经验丰富的闫长祥教授及团队来说,这种“刀尖上的精巧艺术”已经不算难题。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闫长祥教授、任铭副主任及团队医生默契的配合,为刘女士行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显微镜下精细化的操作不但让肿瘤无处遁形,彻底被切除,同时还成功地保留了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手术历经5小时,顺利完成。
麻醉清醒后,刘女士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意识清醒,没有伤及其它神经,术后5天,刘女士可下地行走自由行走,术后8天,康复出院。
“能够有这样的手术结果非常满意”,看到母亲恢复得这么好,刘女士的女儿才长舒一口气,但要是能够早点到医院检查,也不至于遭受这么大的伤害。
对此,任铭副主任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头痛极为常见,由于头痛的病因复杂,病情轻重难分,导致患者在判断自己的头痛是否需要就医及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都会有很多误区。因此如果有经常性的头痛,需要到医院了解清楚疼痛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防耽误病情。(王玉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