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不见得好,警惕极易被忽视的肌少症!
哎呀,老了,干什么都没以前有力气了。
现在走不动了,都不敢走远喽,整天只能坐着看看电视。
你身边的老年人
是否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果我们的爸妈越来越消瘦
别以为“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件好事
过瘦不一定是健康的表现
有可能患上了“肌少症”
反而增加了老年人跌倒
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
01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又称为骨骼肌减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包含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的下降,是老年综合征的一种。
人的肌肉含量大概40岁左右达到顶峰
然后开始出现下降
若不注意营养摄入或锻炼不充分
都会影响肌肉的含量
常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
行走困难、四肢纤细和无力
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02
肌少症的诊断方法
1、小腿围减少(AWGS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版)建议:男性<34cm 女性<33cm;如果没有软尺,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小腿最粗的部位,若指环围度与小腿围刚好合适或略大,则患者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2、握力下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有左右手分别使劲攥握力器,男性<28kg,女性<18kg)。
3、步行速度减慢(用日常走路的正常速度走6米,同时计时:如果步速<1m/s,就存在步速下降,则可能存在肌少症)。
4、活动力变差。
03
生活中如何预防肌少症?
1、饮食方面: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比如鸡蛋、牛奶、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1.0-1.5克/公斤体重,而且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中医食疗上推荐茯苓、芡实、陈皮、莲子、山药、薏米、红豆等药食同源的补益脾胃中药,它们有补脾胃和祛痰湿功效,对肌少症患者是很好的药膳。
2、补充维生素D以及加强日晒:在紫外线充足的情况下,暴露上臂,日晒20分钟/天,从而增加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
3、运动锻炼:合理安排抗阻运动的量和频率,老年人除了坚持每周5次有氧运动、总运动时间≥150分钟外,每周至少还要进行3次持续20~30分钟的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及功能。
4、中医:可以施以经穴推拿、穴位贴敷、雷火灸等方法,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肌肉退化方面均可起到良好的辅助疗效。
温馨提示
“肌肉贮存起来难,流失起来却非常容易”,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专家提醒大家从中青年起加强肌肉锻炼,多多往肌肉银行里“存钱”,到了老年继续坚持肌肉锻炼,减缓肌肉的流失。
老年病科
武汉市武昌医院
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是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老年综合评估协同创新湖北联盟单位,是同济医院老年科医联体成员单位。
科室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围绕老年三大核心技术,关注老年综合征,依托老年多学科团队,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围绕老年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跌倒、多重用药及疼痛等老年综合征,积极开展老年特色优质服务。
专家介绍
罗波
大内科主任、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武汉市老年医学会第六、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30年,从事老年病学1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老年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等方面有颇深造诣,对各种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以及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介绍
黄磊
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武汉市卫健委中青年骨干人才,武汉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
从医近20年,从事老年病学10余年,擅长老年便秘等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在老年急危重症的抢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注重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
- END -
出品 | 武汉市武昌医院 指导专家 | 老年病科 黄磊
本文部分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