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四科成功举办血小板日患者宣教活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疾病伴随出血倾向,且多呈慢性经过,容易反复。而长期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造成了患者的困扰。
3月20日是中国血小板日,这个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与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联合发起的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血小板的认识、推动血小板采集、科学应对输注风险、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性认知,同时也激励更多专家学者投身到血小板的研究中。
近年来,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新药逐渐增多,如何用好这些新药?如何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在日常生活护理上需要注意什么?对于这些问题,3月20日,大医二院血液四科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朋友们做了详尽的梳理。
讲座伊始,血液四科慕俐君主任介绍了此次患教讲座的主旨及内容,随后科室李伟平教授、陈雪瑜教授从ITP、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血小板减少用药管理及生活护理进行了通俗易懂的介绍。最后针对患者的提问,三位医生进行了认真的回答,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科室介绍
大医二院血液四科是红细胞/出凝血疾病亚专科,主要诊治方向是造血衰竭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出凝血疾病及老年髓系肿瘤疾病。科室成立于2013年7月,床位24张,每年出院人数近1200人次。2020年成为辽宁省骨髓增殖性疾病诊疗中心基地之一。科室共有医师6名,承担了多项省市课题,发表了多篇有关血小板减少疾病的SCI及核心期刊文章。
血液四科开展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骨髓纤维化)的规范性诊治,申报了针对老年骨髓衰竭疾病的临床试验,每年举办出凝血疾病的学术年会,并进行相应疾病的患教讲座。
血液四科临床工作扎实,在骨髓衰竭疾病(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凝血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老年髓系肿瘤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积极参与医院急危重症出凝血问题的会诊治疗工作。同时在教学工作中也大放异彩,多次参与医院技能大赛培训工作,科室两名医生获金牌教练称号。
专家介绍
慕俐君教授,血液四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MDS/MPN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血液疾病全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肿瘤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员。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主要从事骨髓衰竭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白血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出凝血疾病的研究及诊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