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对海归医药人才巨大渴求形成供需矛盾的,是目前我国医学类专业的海外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比例偏低的现实。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和制药强国还存在着不小的客观差距,在薪酬待遇和事业发展机遇上很难对标,这也导致很多留学生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资企业。
一说到创新药研发人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海归。很多创新药企也把“海外背景”作为招聘条件之一。说起原因,大部分招聘者认为对比国内,国外在创新药研发方面领先于国内,去国外大学深造或者外资药企工作过的人无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
除此之外,本土创新药企喜欢招“海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创新药企需要以此来增加团队履历的亮点,以便更好地进行融资和上市。
与国内对海归医药人才巨大渴求形成供需矛盾的,是目前我国医学类专业的海外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比例偏低的现实。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和制药强国还存在着不小的客观差距,在薪酬待遇和事业发展机遇上很难对标,这也导致很多留学生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资企业。
不仅如此,持续的疫情造成了大量创新药人才回国受阻,加剧了海归创新药人才往本土创新药企的“输血”困难,本土创新药人才的“造血”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国内创新药研发与国外相比,真正的差距不在硬件上,而是在软件上,其中人才实力就是最大的痛点。提高国产创新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根基,就是要培养具有原创意识和能力的药学人才。
“原创意识”是创新药研发中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我国目前创新药人才最缺乏的能力。这一方面源于我国的生物医药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另一方面也是本土药企缺乏对人才的长期培养规划。
“对于创新药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阶段,本土创新药企应该主动承担人才的继续培养重任,让人才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提升。”医脉同道首席人才研究员、科锐国际首席运营官王震说。
然而,纵观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很多企业都缺乏完整的员工培养体系,这也成为很多医药人才在选择本土创新药企时的顾虑。医脉同道曾经对多名放弃本土创新药企机会而选择外资药企的候选人进行调查,本土创新药企虽然在薪资和发展空间上优于外资药企,但是外资药企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更能获得候选人的青睐。
“很多本土的创新药企太急于求成了,恨不得员工招过去立刻能独当一面,员工一旦达不到企业的预期,企业就会立刻施压甚至裁员。外资药企在这方面要温和很多,它会有一整套的培训体系让你逐渐适应和提升。”一位医脉同道候选人说。
创新药企只想着外部输送,不规划内部培养,绝对不是长久之计。一家创新药企想要长久发展,必须要具备“内部造血”的能力,尽早地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
当然除了学校、企业,作为创新药人才个体而言,也必须尽早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才能够在创新药这条路上持久地走下去。
那么,生物医药人才到底该如何进行个人发展规划?成长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创新药人才成长过程中,学校、药企等角色该如何给与助力?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创新药人才实现“中国造”面前的一道又一道难题。
想要了解破局之道,不妨关注医脉同道3月24日19:30举办的“2022医药人升职季”第三场线上直播——创新药从业人员的成长之路?
“2022医药人升职季”前两场直播在医脉同道视频号、微解药APP、赛柏蓝、药智网等媒体同步进行,获得了近十万的观看,引发了医药行业多轮话题讨论。
作为本次升职季收官之作,第三场直播邀请到 开拓药业创始人童友之、勤浩医药创始人王奎锋、君联资本投资总监王海华、医脉同道首席人才研究员/科锐国际首席运营官王震、星北集团/上海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联席CEO吴波、深蓝观创始人/赛柏蓝总编辑王晨 六 位嘉宾,为大家带来创新药人才的“中国养成式”。
为了支持每一位奋斗的医药人,本次直播准备了丰富的礼品和福利。
直播间的小伙伴可以一边参与直播,一边领福袋,抢惊喜大礼哦!
“2022医药人升职季”是领先的大健康垂直招聘平台——医脉同道联合医药行业知名媒体深蓝观、E药经理人·微解药APP及30+行业垂直媒体,明星投资机构,创新领军企业创始人/科学家,中国大健康产业人力资源协会、上海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共同策划的系列活动。
活动包含了大咖分享、报告发布、直播带岗、岗位专区等多种场景形式,以“创新药精神”作为活动核心,为创新药企和医药人才创造一个全面了解行业趋势的机会,加深对于自身发展的思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