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郭亚兵教授:免疫新时代T+A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实践与思考

2022-03-22 14:45   肝胆相照平台

免疫联合治疗方案(T+A)已确立一线治疗的优势地位——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导 语

肝癌已进入靶免治疗时代,其中,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各大指南推荐的不可切除肝癌一线治疗选择,“T+A”方案的应用也改变了我国肝癌患者的单药治疗格局,对于免疫联合治疗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近日,肝癌在线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郭亚兵教授分享《免疫新时代T+A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实践与思考》,肝胆相照小编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一、免疫联合治疗方案

免疫联合治疗的模式有两类,一类为靶免联合治疗:

免疫(aPD-1/ aPD-L1)+抗血管新生单抗;

免疫(aPD-1/ aPD-L1)+抗血管新生Kinase inhibitor。

一类为双免联合

免疫(aPD-1/ aPD-L1)+免疫(aCTLA-4)。

抗血管新生药物分为小分子TKI药物和大分子单株抗体。TKI药物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等,是多靶点药物。单株抗体药物为贝伐珠单抗,只阻止VEGF靶点。

VEGF影响肿瘤免疫周期多个步骤,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帮凶”。

84811647918161663

更多的靶点是否能带来更好的疗效,有待于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

二、不可切除肝癌一线治疗方案:T+A

IMbrave150研究确证了T+A协同增效的作用,中国人群的中位OS可达到24个月。

IMbrave150更新分析Atezo+Bev确认的ORR比例达到30%,DCR达到74%,中位DoR为14.6个月。疗效已经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

病例1  

患者,男,64岁,2019-3-5因“右上腹痛1月”收入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

腹部超声(2019-2-5):肝内见多个不均质低回声肿块。

PET-CT(2019-2-22):

1)肝S1、4、5、6、7多发低密度结节、肿块影,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肝癌(巨块型、多灶型);2)左侧第5后肋、L1右侧附件溶骨性骨质破坏,代谢轻度增高,考虑骨转移。

既往史:2019-2发现HBV感染,并开始ETV抗病毒治疗。

38681647918161970

基线影像-CT示:肝右叶病灶(Tmax:88mm);尾状叶病灶(T-max:86mm)

AFP:正常(基线至今);

胃镜(基线)(2019-3-21):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

Child-Pugh:A5;

ECOG:0分;

病理活检:中分化肝细胞癌。

诊断:

1、原发性肝细胞癌(CNLC Ⅲb期,BCLC C期,中分化,肝内多发病灶+骨转移);

2、CHB;

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

入组IMbrave150,2019-3-29开始Atezo+Bev一线治疗。

27631647918162438

治疗后3个月出现PR,截止2021年12月,患者用药48周期32个月,持续PR近30个月。

69211647918162586

骨扫描(2020-10-20):左侧第5后肋浓聚程度较前明显减低,病灶缩小,第1腰椎棘突浓缩影较前变化不明显。

不良事件一: 2019-3-31(第1个周期后)胃溃疡出血(300mL)。

按照溃疡出血处理,停用贝伐珠单抗,单用阿替利珠单抗,2周期后复查胃镜溃疡恢复,继续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

不良事件二: 2019-10-9(第10个周期)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波动于1+~3+。

2020-11-11(第31周期)24h尿蛋白>2g/24h,停用贝伐珠单抗,单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2021-2-4(第33周期)24h尿蛋白<2g/24h,恢复贝伐珠单抗治疗。

病例2  

患者,男,41岁,基线HCC BCLC C期。

治疗前:肝内巨快癌灶肺转移。

治疗1周期后:肺内病灶变化不明显,肝内病灶显著坏死,出现高热(AE),多种抗生素无效,泼尼松控制良好。

63281647918163162

不良事件:发热

2017-7-24第1周期使用阿替利珠单抗1200mg+贝伐珠单抗10mg/kg;

2017-7-28出现发热伴肝区疼痛,最高体温40.0℃;

2021-8-14持续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指标下降,但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

2021-8-15停用卡泊芬净、万古霉素,加用泼尼松30mg qd,发热逐渐消失。

三、其他相关研究

KN524研究中,pembrolizumab+lenvatinib(K+L)显示积极信号,用于Ⅰb期一线治疗ORR可达到40%以上。

13051647918163593

Himalaya研究确证度伐利尤单抗(抗PD-L1)+Tremelimumab(抗CTLA-4)组合有效。

22291647918163720

T+A vs P+L vs D+T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85451647918163950

比起ORR单纯的百分比数字,免疫治疗更重要的特色是对抗肿瘤的深度(depth)与持久性(durability)。

抗血管生成+抗PD-(L)1不同组合显示一定差异性。在缓解深度和DoR方面,T+A组合均有更好的表现。

四、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其他考量因素

肝功能: 影响预后的重要因子,与肝癌病人生存密切相关,肝病及肝硬化导致的肝功能不全更是治疗HCC一大难题。肝功能不好的病患,OS明显缩短。肝功能较差的病人不能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复发后甚至不能接受2线治疗。临床实践中,一线TKI治疗无效后,约五成的病人因为肝功能差而不能继续接受后线治疗。而临床有关数据显示,单抗类药物可能更好的维持肝功能。

免疫疗法与肝损伤: 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全系统的免疫相关炎症,肝功能也有受损的可能,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关注。PD-L1单抗+VEGF单抗造成的ALT上升比例较低,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免疫+抗血管一线治疗AE概况

66691647918164202

患者生存质量: 肝癌病人的获益不仅在于对肿瘤的控制,还包括肝功能的维持、生活品质提升和良好的副作用管理。

患者活得好是重要的治疗目标。患者生活质量(QOL),患者身体和社会功能,疲劳、疼痛、食欲下降、腹泻、黄疸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T+A vs 索拉非尼显著延迟生活质量恶化时间和关键症状。

总 结

免疫联合治疗方案(T+A)已确立一线治疗的优势地位——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不同免疫联合方案存在差异——精准的优势人群确立有待研究;

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诊疗——有待更多真实世界研究的经验积累与MDT交流。

2761164791816444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治疗,免疫,单抗,患者,肝功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