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疼痛难卧眠,微创孔镜出奇效
刘某,男,63岁,左下肢放射性疼痛,行走困难1周。患者因自身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弯腰搬运重物。1周前,患者突然出现左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剧烈,影响患者直立行走,只能强迫腰前屈和髋关节屈曲才能行走。
休息时,患者需要强迫俯卧屈髋位才能缓解左下肢剧烈疼痛。下肢疼痛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失眠现象,服用安眠药也无法入睡,十分痛苦。患者曾在外院接受止痛、脱水、激素等治疗,但疼痛无缓解。
图1.术前患者强迫俯卧屈髋位以缓解左下肢放射性疼痛
图2.患者术前腰椎核磁共振示:L4/5椎间盘左后突出,侧隐窝狭窄,出口神经根和下行神经根均有受压
图3.术前患者行走情况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资料,采用以下术式:腰4/5左侧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内镜下可见腰4/5椎间盘左侧明显突出,相应节段的椎管稍狭窄,神经根受压明显,神经根周围疤痕组织增生明显与神经根粘连。
图4.术中工作通道置管的C臂X光正侧位照片
本文作者:谢炜星
图5.手术切口约7mm
术中镜下可见神经根受压解除,神经根漂浮良好。术后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消失,回到病房不久就可以轻松自由地行走了。
图6.患者术后当晚即可佩戴腰围直立行走,疼痛解除
回顾这个病例,患者刘某因为长期的弯腰工作,导致腰4/5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后出现左下肢剧烈疼痛,且患者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有明显的手术指征。故为了避免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进一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我们及时进行干预,采用微创的术式:一方面快速解除患者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效果立竿见影;另一方面又可以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活动状态(一般术后当天或隔天即可佩戴腰围下地行走),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群体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有:
1. 长时间伏案工作和弯腰,不良姿势使得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人在坐着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站着时要高,有很多人的坐姿多是低头、耸肩、含胸、身体前倾,这些不良姿势使得腰椎处于过度负荷的状态,椎间盘内的压力增加、受力不均匀,纤维环受到自内向外的压力而变薄,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弯腰搬抬重物时,如果用力过猛或突然加以旋转,也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2. 缺乏运动,腰背部肌肉力量不足。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后只想“葛优躺”,运动量远远不够。缺运动或者运动方法不当,会造成腰背部肌肉的松弛或劳损,不能有效的替脊柱分担负荷,导致作用于椎间盘上的应力更加集中,也就更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3. 身体肥胖,导致腰部承受的压力增大。有一种肥胖叫“压力型肥胖”,很多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又缺乏运动,很容易就长胖了。肥胖的人体重大,腰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的几率也相对增加。
4. 不注意保暖,腰部受凉。中医上讲“寒主收引”,很多年轻人自以为年轻力壮,不注意腰部保暖,寒冷或潮湿会导致腰部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从而使腰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增大。
5. 先天发育异常、腰椎间盘提早退化及遗传因素等也是年轻人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
当腰痛初次发作时,很多人以为自己挨得住,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极有可能延误病情,导致腰椎间盘更加突出。建议有腰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