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变丑变笨的睡眠习惯,你还在犯吗?
|策划/编辑:雅韵 责编:yellow&Fanny
审核:李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睡个好觉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奢望 。
每天立着今晚必早睡的flag,却夜夜争当熬夜冠军。
前段时间,不少人被谷爱凌的睡够十小时刷屏,她的成功秘诀之一是拥有足够的睡眠。
但睡好觉真的可以让人进步吗?我们离冠军只差早睡早起?(注意:熬夜冠军不算冠军哈)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趁此机会我们就来讲讲,睡眠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你的。
睡觉时,身体在做什么?
正常睡眠是人体的重要需求之一,是维持机体平衡的最基本条件。
如果你以为,睡着时身体也会随之一起「关机」,那就错啦!身体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勤奋”很多。
在睡眠状态下,机体新陈代谢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良好的睡眠能帮助机体完成对消耗物质的补充,有利于组织生长和体能恢复。
比如我们的皮肤,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它本身有自我修复能力。在熟睡时,皮肤细胞生长和修复最旺盛,细胞代谢峰值增高。
同时,我们的大脑也并没有闲着。当我们睡着时,大量神经元会互相传递信号。
有实验发现,这时候的脑电波一会儿波动缓慢,一会儿却如同清醒时一般,这正是你的大脑在存储并强化你新录入的记忆。(大脑:真正的卷王)
睡眠状态下,脑脊液会清除白天神经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其中就包括与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有关的β-淀粉样蛋白。
也就是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良好的睡眠还有助于调节机体激素分泌等,从而减少肥胖及一些疾病的发生概率。
睡眠不足的危害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仍不以为然,该熬还是熬(说的就是你)。接下来咱就讲讲睡眠不足具体会给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变丑
首先最直观的应该是睡眠不足带来的皮肤问题。
睡眠不足导致激素水平不稳定,代谢也发生异常,皮肤屏障自我修复能力降低,痤疮、毛孔粗大、肤色暗沉、皱纹、假性黑眼圈等等就找上门。
变笨
以往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人在执行工作、学习、记忆等等需要大脑分析处理的任务时,反应速度明显变长,正确率降低。
而在风险决策相关任务中,睡眠不足会造成个体抑制控制能力下降,对无关刺激进行抑制的错误率上升,简单来说就是变得更加冲动。
变暴躁
睡眠不足还会使人变得更易怒、更消极。
实验显示,睡眠不足时会容易产生更高的愤怒与敌对情绪 ,同时会对负面信息过度关注,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社会信息,而且更倾向于采用非理性的方式宣泄情绪,不能采用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
增加各类疾病风险
除了情绪,长期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造成猝死;可能影响激素和代谢,引发肥胖;还可能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诱发ED(勃起功能障碍)。
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率
当人处于疲劳状态时,非常容易走神、打瞌睡。特别是疲劳驾驶的司机,仅仅几秒钟的打盹,都有可能造成惨痛且无法挽回的悲剧。
有数据统计显示,因疲劳驾驶产生的交通事故,是酒驾的8倍。
什么是足够的睡眠
说了这么多睡眠不足的危害,可能有同学要问了,睡多久算足够的睡眠呢?
其实睡眠时长是因人而异的,基因在中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些人每天只睡六七小时也能在白天保持清醒(这类人睡觉时通常比常人睡得更加深沉),而有些人则需要十小时甚至以上的睡眠。
所以这个“足够的睡眠”究竟是多少,需要让你的大脑和身体去感受,找出自己能维持白天清醒且高效工作的需求时数。
在这里还要提醒一句,睡眠是“补”不回来的。不要妄想着平时睡三五小时,靠周末睡上一天来补回。
充足的睡眠要从今晚,以及以后的每一晚做起。
如何拥有优质睡眠
在睡眠情况方面,除了“数量”,“质量”也非常重要。优质的睡眠表现为入睡快、睡眠深、睡眠时间长、做梦少。
睡前少喝咖啡因饮料
咖啡因可以与大脑中的腺苷受体结合,让大脑接收不到疲惫信号,是很多打工人的“续命药”。
但咖啡因的半衰期是4-6小时,也就是喝完咖啡6小时后,仍有50%咖啡因具有活性。所以如果你较晚时间喝了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奶茶、茶叶、碳酸饮料),很有可能让你晚上睡不着。
放下手机
大量研究表明, 电子媒体使用不仅会对睡眠的主观参数(如睡眠质量、睡眠时长等)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睡眠的客观参数(如深浅睡眠结构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睡前刷手机会让你的大脑保持在兴奋状态,并不利于你的入睡,所以快放下手机好好睡觉吧。
合适的环境与温度
光线能够强烈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所以睡前最好关灯、关闭电子产品,也可以使用遮光帘、眼罩等等。
同时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不仅受光线影响,还和温度有关。微冷的环境可以促进我们的睡眠,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环境需要开启空调、换上清爽舒适的被褥。
放松思绪
降低大脑的兴奋程度,放空思绪也有助于我们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可以在睡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作为辅助。
养成规律作息
固定的入睡与起床时间会对生物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养成规律的作息,让生物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看到这里的你,从今晚做起,开始乖乖睡觉吧~
另外,如果你已经是长期失眠患者,无法通过日常习惯去改善,那么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点个在看+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吃好睡好身体好~
〔参考文献〕
[1]麦子峰,许鸿燕,马宁.急性睡眠剥夺对认知与情绪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653-3659.
[2]陈庆伟,汝涛涛,罗雪,董巧玲,翟迪国,熊晓,周国富.电子媒体使用对睡眠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9,27(01):70-82.
[3]盛小添,刘耔含,张西超,郭恒,笪姝,周诗怡.睡眠与工作:相互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44-1856.
[4]陈莉弘,黄俊山.睡眠剥夺影响学习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10):1098-1101.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5.10.021.
[5]冯攀,郑涌.睡眠剥夺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09):1579-1587.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03月21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稿定设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