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儿童用药?
当前儿童用药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两会期间不少委员为“儿童安全用药”建言。儿童用药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儿童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儿童药品短缺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健康发展。在Insight数据库查询,截至2022年3月18日,我国上市批准产品(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剂等)的批准文号数为228121个(按成分统计为8299个),其中儿科专用药物(按儿童、儿科、小儿等统计)批准文号总数为3061个(成分194个),占比仅为1.34%,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2.77亿儿童人口,儿童用药市场规模并不小。在创新药研发如火如荼下,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用药。
01 儿童用药的研发难点
儿童用药并不是成人缩小版,缺乏儿童用药,不仅临床医生为难,家庭安全用药更难,通常是靠“掰”“猜”“减半”。一直以来,我国儿童用药呈现“四少三高”特点:儿童专用药品少、适用的剂型少、适用规格少、生产厂家少,用药风险高、不良反应高、资源浪费高。
儿童药的研发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掣肘因素:儿童药研发耗时长,临床研究风险高,处方工艺相对复杂,对原料辅料选择及质量控制要求高等研发难点,以及临床试验面临受试者招募困难、具有开展儿科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少[1]。
02 国家政策鼓励与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儿童用药研发(相关政策附在文末)。儿童用药研发被国家药监局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和“药品监管惠企利民十大项目”之一。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去年开通了“儿童用药专栏”,将儿童用药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原则、培训资料等予以集中公开,同时今年还开办了“儿童用药相关指导原则宣讲会”。除此之外,药审中心还开通了儿童用药审评的绿色通道。
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介绍,2021年度共完成了64件儿童专用药及增补儿童适应症的技术审评任务,包括优先审评24件;累计发布12个儿童用药指导原则。下一步药审中心将针对全球尚未批准儿童应用,但境内外指南已明确推荐儿童应用的药品,进行回顾性研究或探索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儿童用药研发的模式。通过遴选品种开展试点,提供儿童应用证据,支持说明书适应症扩展,解决临床经验性给药的问题,消除广大家庭的儿童用药安全隐患。
破解儿童用药难题需要国家监管部门、临床机构和药品生产等企业的通力合作。在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创新药企对儿童用药项目的热情随之高涨,不少药企加快了对儿童用药的布局,临床CRO也加快发挥儿童用药临床试验优势。
参考资料:
[1]李丰杉,余勤.儿童用药研发及儿科临床试验的国际发展和国内现状[J].中国新药杂志,2020,29(17):1933-19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