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66家定点医疗机构启动实际付费
经历2021年春夏秋冬,姗姗来迟的北京医保DRG支付改革伴随2022年春天脚步落地实施。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付费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2022年3月15日对北京市66家定点医疗机构启动实际付费,其中,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旗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定点机构纳入实际支付,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纳入数据模拟定点医疗机构。
挂号、检查、取药,这是去医院看病最熟悉不过的流程,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医疗保险参保人,超过起付线后,每一项花费都有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承担。也就是说,我们看病的钱里,医保基金按比例支付给了医院。乍一看,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基金跟医院之间的事,跟普通参保人关系不大。其实,这项改革不仅事关医保基金使用,也关系参保人的利益。
所谓DRG付费,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说,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患者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医保按照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政院长俞红霞表示,国家推行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一方面推动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效率提升,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将间接催生护理及康复领域的快速速发展。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医疗保障制度自身发展不断完善,基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将积极响应《通知》精神,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疗服务将从“规模扩张增收发展模式”向“内涵效益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为患者提供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普时间
为什么要改革支付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被逐渐释放,它的缺陷也暴露地越来越明显:容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
国外有DRG付费吗?
DRG付费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目前有40多个国家将其应用于医保定价或基金预算,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在综合地方主要版本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支付版本CHS-DRG,具有融合兼容、覆盖最全、编码统一、临床平衡、数据保证等特点,这也标志着DRG在我国的施行从分散走向统一,逐步规范。
现实中DRG试点情况如何?
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了30个城市的DRG付费国家试点和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均被纳入试点。2021年以来,医疗机构的收支结构调整初显,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比例明显降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由负转正,扭转了连续7年当年出现缺口的趋势,基金支出风险得到初步化解。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人民日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