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这几年在资本市场走了一个过山车,公司从无人问津,变身资本追捧的热门标的,但是很快又回归于落寞,甚至因为股价的暴跌,被戏称为“价值毁灭者”。
微创医疗这几年在资本市场走了一个过山车,公司从无人问津,变身资本追捧的热门标的,但是很快又回归于落寞,甚至因为股价的暴跌,被戏称为“价值毁灭者”。在谈微创医疗本身之前,有必要简单审视下微创医疗所处的赛道的特点。
一是细分行业多。植入器械只是医疗器械的一类,这一类门槛高,又极为细分。大致可以分为十几个赛道,每个赛道又有繁多的产品品类。
二是周期长。一个产品从立项研发,到最终上市,需要5-10年,上市后的医生学习曲线、市场推广、积累上市后使用数据等等,到形成规模销售和竞争优势地位 ,时间尺度又是长的无法想象。
三是迭代式创新,竞争格局稳定。植入器械行业革命性的创新不多,长期竞争格局趋于收敛,强者愈强才是主旋律。
四是很难爆发式增长。药物放量可以很快,但是器械需要一个医院、一个医院的去进院,一个医生一个医生的去培训,一个手术一个手术的去植入。
五是细分行业总量都不大。比如冠脉支架,发展这么多年,全球也就是60亿美元的市场,国内市场就更小了。细分行业多,总量又不大的特点决定了,大市值器械公司,只有两种类别:一是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二是成为平台型公司。微创医疗,显然是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微创医疗到底行不行?
讲完了行业背景,再来看微创医疗的竞争优势到底如何。国际化先放一边,背靠中国市场是微创最大的基本盘。当然,国内市场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国产替代是趋势,但需要时间。 除了冠脉等极少数细分行业由国产主导之外,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外资主导,处于万国彩旗飘扬,群雄逐鹿的时代。 相对外资巨头,国产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还不明显( 集采的附带好处就是实现规模化进院,推动国产替代),简单一句话, 经过这么多年的谋划和布局,靠冠脉一条线养出来十多条产品线,还在继续孵化创新和疯狂创造价值的微创医疗,如果微创医疗不行,国内就没有第二个选择。目前是十多条产线逐步进入收获的季节,研发逐步落地,销售起航,是微创医疗最费钱的时候,也是财务上最黑暗的时候。 好在之前乘着行情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融资,加多个子公司分拆上市,母子公司加起来拿到了200多亿的弹药,为挺过行业寒冬,超越对手奠定了雄厚的资本基础 。如果能烧到每条业务线或者子公司自己造血,就大功告成了 。未来多个产线成熟后,集采只对单一产线的公司有威胁,对微创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反而是清除对手的大杀器 。以冠脉为例 , 尽管低端金属支架成了钢铁制造业 ,但并不代表高端支架不能获取超额利润 。700块火鸟支架只当为社会做贡献 ,7000块的火鹰支架通过自费市场和国际化也能赚钱 。当然,还有更值得期待的火鹮,全球最有希望的可降解支架,核心还是在于能为病患创造别人无法提供的价值。当然,微创医疗也不是全无风险。无边界扩张,可能是需要注意的风险。微创的魅力之处,在于无边界扩张,风险也在无边界扩张。 资本市场始终是看利润和回报的,不是每个股东都能无限等下去,需要在扩张和利润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更好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至于其他集采,根本算不上什么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