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葛院士的重视程度和创新情怀,另一方面适应了中国医疗器械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和超越的阶段。
CCI星火起步,蓬勃发展,在所有参与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标杆。为传播CCI创新精神,发挥CCI创新价值,特开设“我与CCI”专栏。专栏将通过专访与CCI有浓厚渊源和情谊的专家,分享他们与CCI同成长、共进步的故事。
本期访谈嘉宾为CCI一期学员、湖南卓世创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
破格参赛与CCI结缘
2016年5月28日,首届“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上海成功举办。当时荣获“最佳传媒人气奖”的张凌云估计想不到,因为这场大赛,后来的他在创新路上走了这么远。
2014年-2015年,还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脑外科医生的张凌云被派往美国访学。访学期间,除了正常的学术学习,也积极从事创新转化活动,参加了2015硅谷北美创业大赛并进入前20强,也和南加州医疗器械孵化器公司有过深度接触。这些经历让他对创新转化有了初步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内心的创新热情,燃起了他对创新转化的浓厚兴趣。
2015年底,张凌云回国,他思考着如何在国内做创新。2016年4月初,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张凌云从朋友处得知有个“创心”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对大赛的推动者葛均波院士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很难想象一位功成名就院士会有‘闲情逸致’热衷于这种赛事和国内医生的创新推广。”张凌云回忆说。
怀着好奇心,张凌云在网上搜索了葛均波院士的经历,他顿时被葛院士回国后的创新事迹以及发起CCI创新平台之举深深打动,“原来我们有幸拥有这么一位可以追随学习的前辈和榜样,我一直渴望的以医生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终于有牛人启动了。”
一番激动之后,虽然得知大赛已经举办了初赛,但张凌云不甘愿就此错过,他马上写信给大赛组委会。张凌云在信上不仅表达了自己强烈参加本次大赛的愿望,还汇报了自己在美国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对医生创新的认识。当时作为大赛组委会专家之一的沈雳教授给张凌云回了信,并将他的项目上报给大赛组委会其他专家评审。组委会专家一致认可张凌云的参赛项目,遂破格让他参赛。
那次大赛,张凌云入围总决赛十强选手,并斩获“最佳传媒人气奖”。借着此次大赛,张凌云正式加入CCI,成为CCI创新学院第一期学员。他坦言,在美国访学期间他感受到了美国医疗创新的整个生态,反观国内,有想法的医生很多,但医生转化创新想法所需的资源很缺乏。当时无论是葛院士早期对创新的理解,还是发起CCI的初衷和理念都深深吸引了他。
在CCI“牵线”下创业
和采访过的很多CCI学员一样,现在回忆起加入CCI的感受,张凌云依然内心激动,心怀感恩。他认为,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一个涵盖医生、工程师、投资人、知识产权专家、法务专业人士等各路人才的平台至关重要,这样的平台提供了创新全要素的氛围,可以通过大家的资源连接产生新创新点,“CCI就是我一直想找的这种生态圈。”
张凌云虽然是脑血管外科医生,但在CCI的收获丝毫不少。心血管临床医疗器械的各种创新让张凌云大开眼界,他也认为心血管领域创新远远领先于神经外科,值得神经外科领域医生学习。其次,CCI创新学院的课程加深了他对整个医疗创新的认识。
他强调,对他而言,在CCI最为关键的收获可能是结识了一帮有趣有料的朋友。因为他后来创立湖南卓世创思科技有限公司和CCI有很大关系。
张凌云始终认为一名临床医生治病救人是本职,亦是天职,但他更想做一名能“救”更多患者的医疗器械创新者,创业是他看来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早在美国访学期间,张凌云就萌发了创业的初步想法。加入CCI后,通过系统学习和碰撞,认识了一批优秀人才,找到了匹配资源,张凌云认为创业时机已经成熟。
“很有意思,现在我的两位合伙人,其中一位是我师弟,原来打交道并不多,但他也喜欢创新,看到我经常转发CCI的东西之后,就和我在创新上的沟通越来越密切,最后和我一起开始创业。”张凌云笑着分享说。而另一个合伙人,即卓世创思现任CEO也是张凌云通过CCI同学辗转了三个人认识的。
张凌云笑称,CCI在他的创业生涯中充当了“红娘”的角色,为他提供了人脉,同时他若需要“人”或资源也可在CCI内部或通过CCI找到。包括卓世创思最开始的投资人也是潘文志教授介绍的。
现在,在CCI人脉和资源的助力下,卓世创思独家研发的“度若飞”快速激光定位系统等创新产品基于临床经验和数学原理的巧妙结合,在颅脑定位产品的精度、速度和易用度方面综合明显优于现有产品,填补了中国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可标化、可质控的颅脑定位产品的空白,并在全国七十多家各级医院完成300多例各种类型颅脑手术定位,得到广大脑科医生的肯定和接受,公司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状态。
CCI突出了医生的价值
谈起对CCI的评价,张凌云认为,CCI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葛院士的重视程度和创新情怀,另一方面适应了中国医疗器械从模仿学习到创新和超越的阶段。“CCI这样的组织是顺应大势而生的,也是我们这些有创新想法的医生极其需要的,CCI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到位的一个组织。”在他看来,具体原因和体现有三。
第一,如果模仿国外现有的创新方式或模式,中国的医疗器械创新会非常困难,必须基于国内广大临床医生繁重的工作量,去发现其中的一些差异点,并切合临床实际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或模式,这样的中国创新才有自己的特色,而CCI正好扮演了推动这种创新的角色。“以医生为源头做创新,这个定位非常精准,这也是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第二,CCI的整个设计和布局非常科学。首先,CCI的组织形态包括医生、工程师、投资人,财务、法务和专利等各个方面的人,创新要素全囊括了。其次,CCI创新学院的课程设置非常合理,包括国际先进的创新理念、创新器械基本知识、创新融资等。“这些对我后面的创业助益也很大。”
第三,弱化关系。“加入CCI之前,大家很多以前都不认识,这样反而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和创新点。如果大家都互相熟悉,说实话在一起的必要性不是很大。”更重要的一点是,CCI的成员们聚在一起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目的——如何能促进医疗器械的创新,特别是国产原创。这个目标很明确,这样成员之间就会产生更多联系和连接。
“CCI是个非常健康,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圈,且能产生长远影响。照目前发展形势来看,CCI已经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越往后发展,CCI的生态圈可能会被复制得越来越多,或者CCI自身覆盖领域会越来越广泛。”
“确实我在CCI收益良多,但实际上因为自己现在创业压力也很大,所以能够反哺或者能够回馈CCI的也不多,争取以后有所表现。”张凌云非常坦诚地说,并真挚祝愿CCI越来越壮大,欣欣向荣,一路向前!
国产原研颅脑病变快速激光定位“度若飞”技术发明人,湖南卓世创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原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微侵袭分会及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2015年硅谷北美创业大赛前20强,价值医疗创新者。致力于普及新型快速精准定位技术,改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结局。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沈雳
本文作者:凌武娟
后期制作: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