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2022 | 姜尔烈教授带你划重点,一起直击大会口头报告亮点
2022年3月19日~23日,第48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年会(EBMT 2022)将于布拉格隆重召开。作为血液学领域重要的学术盛会,EBMT年会云集国际权威专家,聚焦学术研究前沿,引领临床实践革新,不断推进血液病诊疗高水平创新与发展。
本次EBMT年会的口头报告专场从3月21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23日闭幕,而入选的中国学者口头报告也将在3月23日陆续亮相。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教授前瞻大会内容,带你一起直击口头报告专场精彩看点。
(温馨提示:文中日程均使用会议官方日程的中欧时间,中欧时间加上7个小时即换算为北京时间)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1日,09:00-10:15
口头报告专场1: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MM)
亮点前瞻:摘要号OS01-05的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7年间多国、多地区MM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也称ASCT)的数据,届时将探讨和公布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线ASCT MM患者基线特点、实践差异和移植结局的详细数据,为我们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1日,10:45-12:00
口头报告专场2:先天性缺陷与免疫缺陷
亮点前瞻:摘要号OS02-02的研究探索了血液科罕见病wiskott-aldrich 综合征(WAS)患儿接受选择性去除α/β+T细胞和CD19+B细胞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TBdepl-haploHSCT)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结论显示,该方案移植率高,WAS患儿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水平恢复快。
WAS已纳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本次大会口头报告披露更多细节,将有望为缺乏匹配供者的重症WAS患儿带来新的治疗机会。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1日,16:15-17:30
口头报告专场3:骨髓增殖性肿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亮点前瞻:摘要号OS03-05的研究探索了高风险分子突变(HMR)与骨髓纤维化(MF)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摘要结论显示,无论是否存在HMR,allo-HSCT都能显著提高MF患者的治愈率。
而现有的整合临床及遗传学数据的预后评分系统MIPSS70以及MIPSS70+均纳入了HMR作为MF患者移植预后评估因素,该研究对现行的评分系统提出了挑战,也为MF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决策的优化提出新思路。
2022年3月22日,星期二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2日,09:00-10:15
口头报告专场4:移植感染合并症
口头报告专场5:移植非感染早期及晚期并发症
亮点前瞻:该时间段同时进行2个专场的汇报。摘要号OS04-04的研究聚焦病毒特异性T细胞(VST)疗法,探索了可同时针对6种病毒的即用型(off-the shelf)多病毒特异性T细胞疗法用于预防高危allo-HSCT受者移植感染合并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前,国外已有多细胞特异性T细胞疗法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优先药物资格,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用于治疗allo-HSCT受者移植后的严重感染。专场4将详细介绍这一前沿疗法,以及相关研究数据,值得学习和期待。
摘要号OS05-06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来自16个国家的共计64个移植中心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的haplo-HSCT临床数据,重点解读了haplo-HSCT植入失败后采用的治疗策略,包括应用二次移植的情况。
由于缺乏前瞻性的研究,目前haplo-HSCT植入失败后尚没有标准治疗策略,这项研究更多数据在专场5的披露或许会为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更多启发。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2日,10:45-12:00
口头报告专场6: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亮点前瞻:本场口头报告,各国专家将分别汇报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反应相关话题,并探讨了可能影响免疫疗效的相关因素。届时这些研究的更多数据公布,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对新冠疫苗的应答情况。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2日,14:15-15:30
口头报告专场7:微小残留病(MRD)、嵌合状态、移植后复发和免疫重建
亮点前瞻:摘要号OS07-02的研究是由法国干细胞移植学会(sFGm-TC)发起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了急性白血病(A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期复发(LR)的生存率问题。
LR是AL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的罕见事件,现有的探索性研究较少,这项研究将在口头报告专场公布更多LR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不同挽救治疗策略的预后,为LR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研究证据。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2日,16:00-17:15
口头报告专场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专场Ⅰ
口头报告专场9:CAR以外的细胞疗法、基于细胞的免疫治疗、干细胞疗法
亮点前瞻:该时间段同时进行2个专场的汇报,经典的ZUMA系列研究更新结果将在专场8重磅登场,摘要号OS08-01为ZUMA-5研究的长期随访分析,研究聚焦了阿基仑赛(Axi-Cel,一种自体抗CD19 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 iNHL)的持续获益与安全性。
摘要号OS08-02为ZUMA-1研究中安全性管理队列6(C6)的1年随访结果,ZUMA-1研究探索了阿基仑赛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的疗效与安全性,C6队列作为安全性管理队列,评估了预防性和早期皮质类固醇和/或托珠单抗是否能够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系统事件(NE)的发生率/严重程度。
摘要号OS08-05为ZUMA-7研究中≥65岁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结局报告,此前,阿基仑赛已经凭借ZUMA-7研究在R/R LBCL二线治疗领域率先突围,本次针对老年LBCL人群的进一步分析,将进一步丰富该人群中阿基仑赛二线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3日,09:00-10:15
口头报告专场10:GVHD专场Ⅰ——临床阶段研究
口头报告专场11: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
亮点前瞻:该时间段同时进行2个专场的汇报。专场11中,2项中国学者研究将亮相本专场。
摘要号OS11-06为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针对单倍体干细胞移植(haplo-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开展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届时将公布接受haplo-SCT作为挽救治疗的SAA患者更多的中国数据。
摘要号OS11-08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带来的“白消安降低SAA患者HLA匹配供体移植后混合性嵌合体(MC)发生率”专题汇报,该研究为提升SAA患者移植疗效和生存获益探索了新的治疗策略。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3日,10:45-12:00
口头报告专场12:急性白血病
口头报告专场13:CAR-T治疗专场Ⅱ
口头报告专场14:GVHD专场Ⅱ——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研究
口头报告专场15:新药、基因治疗和移植相关基础实验
亮点前瞻:该时间段同时进行4个专场的汇报。其中,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2项研究将亮相专场13。
一项摘要号为0S13-02的研究聚焦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R/R MM)中探索了血液系统毒性(PHT)相关的预测因子。随着口头报告更多数据的公布, PHT的临床预测和机制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思路。
另一项摘要号为0S13-05的研究在复发/难治性(R/R)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探索了CAR-T治疗后桥接haplo-HSCT的疗效。R/R B-ALL患者既往难以获得治愈机会,CAR-T治疗如何使此类患者得到更高比例、更高质量的完全缓解(CR)?如何为患者创造机会桥接haplo-HSCT?期待口头报告带来更多解读。
此外,还有2项中国专家研究将亮相专场15,对转化医学感兴趣的同道们不要错过。
摘要号OS15-03的研究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围绕allo-HSCT后的骨髓微环境中开展的转化研究,探索了糖酵解酶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在骨髓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
摘要号OS15-05的研究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该研究通过建立KDM6A功能缺失突变体斑马鱼模型,探索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又称UTX)在造血中的功能,以及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3日,12:15-13:30
口头报告专场16:预处理方案
口头报告专场17:造血干细胞供者、干细胞来源、动员和采集
口头报告专场18:儿科领域话题
口头报告专场19:非感染性晚期并发症
亮点前瞻:该时间段同时进行4个专场的汇报。其中,摘要号OS19-04的研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这项研究前瞻性通过特定的一些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估,探索并对比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受者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受者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在口头报告专场更多内容的公布,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助力患者更好地实现长期生存。
小结
与往年相比,今年EBMT口头报告专场的内容覆盖了更全方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相关议题,也带来了更充分的实践探讨和更前沿的学术洞悉。
我们不仅看到了覆盖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全流程的实践热点话题,也欣喜地看到临床医生对传统策略的挑战,对新药、新技术的探索,以及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带来的新发现,启发的新思路。
希望各位同道能从大会中有所收获,更好地从临床需求出发,发现科学问题,探索创新方法,提升临床疗效,推动学科发展。
专家介绍
姜尔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抗衰老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白血病·淋巴瘤》编委。
编辑 | yueli
审核 | 姜尔烈
排版 | Cécili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