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睡多久才算够?睡多睡少基因定,不必都学谷爱凌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
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睡个好觉对不少人来说似乎都成了奢侈,更令人担忧的是,睡眠问题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特有的烦恼。
为什么有的人每天睡8小时还远远不够,可有的人睡4-6个小时小时却绰绰有余。
2022年3月15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iScienc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Familial natural short sleep mutations reduce Alzheimer pathology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基因影响着你所需的睡眠时长,拥有自然短睡眠基因突变的人,可以终生减少夜间睡眠时间,而不会对认知、死亡产生明显的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更高。此外,这些“优质睡眠者”表现出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心理弹性和抵抗力,这可能为抵御神经疾病指明了方向。
十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家族性自然短睡眠(FNSS)者,这类人群拥有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高效睡眠能力,每晚睡觉时间多在4到6小时。
早期研究显示,这种睡眠在家族中存在。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基因组中的五个基因,这些基因在实现这种高效睡眠方面发挥了作用。
对许多人来说,睡眠不足会加速神经退化。研究人员假设,与睡眠时长相比,睡眠的质量能更好地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说,睡眠时间短并不等于睡眠不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培育了同时具有短眠基因和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基因的小鼠,发现它们的大脑发育出的与痴呆症相关的标志性聚集体要少得多。
自然短睡眠小鼠痴呆相关蛋白较少
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研究人员用不同的短睡眠基因和另一种痴呆症基因的小鼠重复了实验,并看到了类似的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相信,对其他大脑状况的类似研究,将显示出高效睡眠基因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他们还表示,睡眠问题在所有脑部疾病中都很常见,因为睡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当大脑受损时,就更难入睡或获得优质的睡眠。
总之,研究显示,拥有自然短睡眠基因突变的人,不仅体现在睡眠质量高上,还表现出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心理弹性和抵抗力,这可能为抵御神经疾病指明了方向。
了解睡眠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可以确定有助于避免睡眠障碍问题的药物,改善健康人的睡眠也有助于维持健康并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改善我们每个人的睡眠质量。
尽管还需要走更长的路,但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一些有希望的基因,其中至少一种可以被现有的药物靶向。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十年内,他们将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使患有脑部疾病的人能够获得更好的睡眠。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396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