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腹痛两个多月竟然是癌!专家提醒:这项筛查很有必要!

2022-03-20 17:29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尽早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陈劲松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结肠肝曲癌侵犯胃窦和十二指肠降部患者,实施了同期根治性扩大右半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患者江先生今年51岁,去年10月,每当吃饭后都会感觉到右侧腹部疼痛难忍,而且食欲越来越差,这种情况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可能是肿瘤!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获得更好的治疗,江先生慕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入院后,经过CT、MRI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肠道肿瘤,在升结肠-横结肠交界处有一个直径超过10公分的肿瘤,肿瘤侵犯胃窦及十二指肠降段。“当时的情况并不适合立即手术切除,我们经过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之后,一致建议先化疗再做根治手术,这样安全性和疗效更好。”陈劲松教授说。

经过四次辅助化疗之后,今年2月,江先生再次入院评估。然而,情况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好转,由于疾病的折磨和化疗副作用,江先生一直食欲不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肿瘤也没有明显缩小。通过胃肠镜检查,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活检为中分化腺癌。医生果断采取措施给他改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问题。

多学科团队协作攻克难关

胃肠肿瘤MDT团队再次仔细研究江先生的所有检查结果,精心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认为患者结肠肝曲癌侵犯胃窦和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较大,且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存在中重度低蛋白血症,虽然在积极营养支持联合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仍不明显。手术切除被提上议事日程。

尽管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陈劲松教授团队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在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在营养和贫血改善后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4531647559270533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与手术室、麻醉科进行了细致沟通后,陈劲松教授带领主治医师詹高房等团队成员,一同为江先生开展这台复杂的消化道肿瘤根治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沉着应对、密切配合,精准操作,加上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两大高难度手术融于一体

胃肠外科黄炯强主任介绍,局部晚期的升结肠癌易累及十二指肠;虽然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一部分患者肿瘤退缩,免除了联合十二指肠切除;仍有一部分患者对新辅助治疗反应不佳,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根治此类情况的最佳手段。

但是,该手术由于手术步骤繁琐、操作技术难度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复杂性、难度系数、风险系数都是巨大的。“这既是对患者自身耐受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主刀医生及其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医院综合实力的挑战。”黄炯强主任说。

手术后,胃肠外科团队为江先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尽管一次性经历了两大高难度手术,但江先生恢复顺利,不到两周便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肠癌筛查很重要

“其实,结直肠癌是可以通过筛查降低发病率的癌症,早诊早治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陈劲松教授提醒,肠癌筛查有助于发现更多癌前病变,将癌肿扼杀在萌芽阶段。

在肠癌在发病早期可能会有便血、腹泻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与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混淆。尽早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

“不过,即使发展到中晚期肠癌,也还是有希望的,近年来靶向、免疫药物和手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晚期患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陈劲松教授说,精准的微创手术、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依旧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专家介绍

8831647559270783

陈劲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州市高层次医学重点人才

第四届羊城好医生

第二届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担任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功能与脾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专业方向:胃肠外科微创手术,胃肠肛门疾病(胃肠肿瘤、息肉综合征、痔、肛瘘等)诊断及综合治疗,疝、甲状腺、病理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通讯员:胃肠外科王荣昌 编辑: 禾安 责 编: 阿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肿瘤,胃肠,手术,外科,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