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集点如何设置,人员如何防护,场所如何消毒?
当前疫情仍呈现局部散发形势
核酸检测需求增加
为避免核酸采集过程中
发生交叉感染
消除采集点疫情防控风险和隐患
今天,小编
向大家分享核酸采集点的相关卫生要求
01
设置要求
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清洁区和生活物资供应区、脱卸防护用品区、等候区、采集区和临时隔离区。建议各采样点在相关区域内安装监控摄像头,摄像内容主要用于密接人员和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判定等。
PART ONE
清洁区和生活物资供应区
01
将清洁区和生活物资供应区设置在上风区。
02
清洁区用于存放各种备用防护用品和采集装备等,并设置工作人员穿防护用品区域,张贴有穿防护用品流程图,并配备穿衣镜。
03
生活物资供应区应设置于清洁区,用于存放瓶装矿泉水、盒饭等日常用品,供工作人员休息、喝水、吃饭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洗手池及手卫生设施。
PART TWO
脱卸防护用品区
01
具有一定的空间面积,与其他区域具有密闭性的物理隔断,有条件的应设置具有隔断的两个区域(一脱区和二脱区),张贴有脱卸防护用品流程图,并配备穿衣镜。
02
同时配备外科口罩、有效的速干手消毒剂、套有医疗废物垃圾袋的专用垃圾桶,垃圾桶需为脚踏带盖式。
PART THREE
等候区
01
设置人行隔离通道,同时设置前后、左右至少一米线距离、等待人群应佩戴口罩。
02
根据天气条件配备降温、遮阳、遮雨等设 施。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应优先采集,有条件的可为其设立绿色通道。
03
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采集点应有社区防控工作人员、公安警务人员负责信息登记、现场管理、秩序维持,避免等候人员聚集。
PART FOUR
采集区
01
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以及适量桌椅、速干手消毒剂,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
02
从事标本采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标本采集和防护技术技能,采集人员进行采集时尽量在被采集人的上风向进行采集。
03
并应为被采集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PART FIVE
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及时报社区和疾控部门按程序报告和转移。
02
个人防护
PART ONE
现场工作人员
_ | 核酸采集人员在进入岗位前,应进行培训和指导,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
_ | 遵从流程管理,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接触受检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
_ | 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口咽拭子采集时,持采集棉签的手部不得触碰被采集人员。 |
PART TWO
标本运送、接收和检测
_ | 转运时应使用专用的生物安全转运箱。保证转运箱清洁无污染,转运时对转运箱外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 |
_ | 标本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送实验室,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当配备专门的冰箱或冷藏保存,做好接收、保存登记。 |
_ | 运送人员穿戴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可戴一次性帽子。接收人员应为核酸检测实验室经生物安全防护培训的指定人员,穿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或面屏、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鞋套/靴套。 |
03
场所消毒
人员配置与防护
PART1
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
工作衣
防护服/隔离衣
鞋套/胶靴
N95口罩
一次性卫生帽
护目镜/面屏
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消毒用品准备
PART2
75%酒精
含氯消毒剂
喷壶
常量喷雾器
超低容量喷雾器/空气消毒机(室内)
清洁抹布
带桶拖把
抑菌洗手液
干手纸
免洗手消
垃圾桶(大/中号)
医用垃圾袋(大/中/小号)
医疗废物标签等
核酸采样点消毒要求
PART3
对采样点的环境,包括物表、空气,应做到随时消毒。
物表消毒
空气消毒
手卫生
从事采样的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手卫生。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物体表面
采样桌面、座椅等物表,应做到随时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为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 min。
办公设施
电脑键盘和鼠标、电子设备和不耐腐蚀的物品,随时用 75% 酒精清洁消毒等。
注意:用75%酒精进行消毒时,电子设备应断电;避免接近热源;不能使用酒精进行大范围的喷洒消毒!
AIR DISINFECTION
室内空气消毒
预防性消毒
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方法。
不宜开窗通风,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或符合要求的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 1 h 以上。
终末消毒
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采用 30 000 mg/L 过氧化氢、5 000 mg/L 过氧乙酸、500 mg/L 二氧化氯等消毒液,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按照 20 mL/m3~30 mL/m3 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
作用时间: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为 30~60 min,过氧乙酸为 1 h。
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采样工作人员消毒
PART4
要注意
科学精准消毒不建议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
如特殊情况下须对人员进行消毒必须是在二级防护完好的情况下,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损害
消毒工作完成后,需对人员和器械进行消毒。由两名工作人员相互交替进行人员消毒,从头面部向脚底(正、背两面)依次进行消毒,应特别注意腋窝、鞋底、裆部等易忽略的部位。器械的消毒由两名工作人员相互交替对消毒器械进行全覆盖消毒。最后进行手的消毒。
不复用的防护用品作为医废,消毒处理后打包,并对打包后的外包装进行喷洒消毒并转运;复用的防护用品后续进行浸泡或喷洒消毒。
样本保存与消毒
PART5
非灭活样本按照WHO《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UN2814的A类感染性物质以PI602进行规范包装,灭活样本按照UN3373的B类感染性物质以PI650进行规范包装。
样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容器表面进行喷洒消毒。
04
医废处置
_ | 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盛装,“鹅颈结”封口,记录医疗废物产生台账,并做好标识与收集人员交接,双签字。 |
_ | 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的 3/4时,应当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 |
_ | 每天运送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液度为1000mg/L;运送工具被感染性医疗废物污染时,应当及时消毒处理。 |
_ | 应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暂存处地面需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每日2次。 |
05
一图读懂
注意
01
核酸采样过程中, 当前面人员刚采完时, 后面的被采样人员不要急着落座,更不能立刻取下口罩,要保持安全距离, 等医生做完上一个采样、完成手消毒、拿出新棉签后,再迅速上前坐好。在医生把棉签伸过来的时候再迅速脱下口罩,张大嘴巴,憋住不要呼吸,配合医生取样后,立刻戴回口罩。
02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医护人员操作台上的物品,更不要把钥匙、手机、身份证这类物品寄放在台面上。
03
一定要 避免采样结束马上到旁边的垃圾桶吐口水, 这么做非常危险,这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医护人员的采样棉签是无菌的,测试后产生唾液是正常现象,直接吞咽是没有问题的。
04
核采样结束应立即回家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洗手。
来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