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托起生命的“黄金时间”全面提升急诊急救能力
急诊外科的存在,保证了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任意时刻突发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时,送医后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但这也要求急诊外科必须保持24小时应诊、出诊。
而这样的工作节奏,在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主任张令弘的带领下,科室医疗急救能力、救治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不断提高,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多学科诊疗无缝协作
20岁少年车祸后重获新生
2021年国庆假期,创伤中心成功抢救一名腹部、腰部外伤的急危重休克患者。
20岁患者小唐,因车祸致腹部、腰部外伤,于2021年10月5日18:45送到市三院急诊科。张令弘率领团队迅速判断病情,患者呈昏迷状态,心率120次/分,血压测不出,立即开通两路静脉通道,抽血做术前及输血前检查,经快速扩容,护送患者完善CT检查,快速明确诊断。19:20 CT室报危急值脾破裂、腹腔积液、腰椎骨折,19:28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间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一份生的希望,张令弘团队在这场生命和时间的赛跑中力挽狂澜。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麻醉科主任夏若林早已在手术室做好准备,迅速深静脉置管以便更快速输液、输血,血液回收机也快速准备到位。夏若林看着自己收集、过滤的数千毫升鲜血,因患者有肠破裂污染腹腔而不能回输,连声叹息为患者感到惋惜。
随着手术的开始,手术室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息,只听见麻醉机发出嘟嘟的响声和手术器械的碰撞声音......术中发现患者脾门处破裂出血,回肠系膜破裂出血,回肠破裂,后腹膜3处破裂并活动性出血,其中两处就在腹主动脉旁,回肠系膜及后腹膜巨大血肿进一步增加了止血的难度,回肠系膜血管断裂导致患者100cm回肠缺血坏死。普外二科主任朱跃光冷静、高效的止血技巧,果断、正确的手术措施,最终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手术结束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治疗1天后转普通病房,住院11天后顺利出院。
小唐表示,发生车祸后,母亲接到通知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经进行了三四个小时,多亏医护人员精准快速的抢救才得以让他重获新生。“住院期间,医生每天都会观察我的病情三次以上,护士们的照顾也很细心周到,他们真的很暖心。”小唐笑着说道。
流程优化,多学科协作
造就90%的成功抢救率
“我们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 张令弘说,遇到独自前来就诊的患者,家属又不在身边的情况时,院领导多次承担风险进行术前签字,及时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很多家属事后补交医疗费用时,都满怀感激之情紧握医护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近年来,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市三院急诊外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决定通过流程优化,提高患者满意度:设立急诊抢救室、急诊病房,同时与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加强科室合作,方便对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抢救,让抢救更加高效便捷。
急诊外科的医生必须掌握全科医学知识,以“博士”的眼光精准协调各科资源,确保抢救的及时有效。这是张令弘经常跟科室医生说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根据患者的病情协调各科室资源,开展多学科合作,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同时,张令弘格外注重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科内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积极派人参加各种急危重症疾病诊治学习班,全面提升急诊急救能力。
多年来,市三院急诊外科没有出现一例因抢救不及时而引发的患者投诉,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宣传科 来源:瓷都晚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