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透析患者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对自己在早期透析时发生的相关反应有充分认知,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帮助自己安全完成每一次透析治疗。
透析失衡综合征(DDS)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出现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急性并发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抽搐、癫痫、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值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
预防措施:
① 第一次接受血液透析时,应采用诱导透析方式,选用小面积透析器,降低血流量,适当缩短透析时间;
② 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另外,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等对预防有效。
③ 超滤脱水不可过多过快;
④ 可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
⑤ 症状明显者应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改变。
什么是首次使用综合征?
“首次使用综合征”即透析器反应,临床分为两类:A型反应和B型反应。
A型反应:
病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另外,有过敏病史及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型反应。
患者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内发生反应,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考虑A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处理:
① 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
② 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③ 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预防:
① 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② 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③ 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
B型反应:
病因:多认为是补体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有关。患者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出现反应。其发作程度通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由于此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
处理:B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常无须终止透析。
预防: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B型透析器反应。
新晋透析患者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对自己在早期透析时发生的相关反应有充分认知,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帮助自己安全完成每一次透析治疗。
该文章仅用于健康宣教,不构成医学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