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对医院做好VTE防控管理的重要指导。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严重危害患者安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VTE预防的内容占比较大,对医院做好VTE防控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立VTE 防治机制及防控体系
各医院要成立由医疗副院长牵头,医务部、护理部、信息科和有关临床专家组成的VTE防控领导小组及专家组,负责领导全院VTE防控工作,制定有关制度、流程和规范,建立急危重症患者VTE 处理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分析及考核,同时落实人员培训,做到全员参训、全员知晓、全员达标。科室成立VTE防治小组,由科主任、主诊医师、质控联络员、护士长等组成,协同做好VTE评估和防治工作。要建立“领导小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三级防控体系,按层级抓好管理,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以血管外科(无血管外科的医院则为设置在普外科的血管外科小组)和呼吸内科为主,充分发挥临床一线医疗、护理人员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妇产科(妇科及产科)、骨科等手术科室、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肿瘤科、血液净化科等重点科室进行重点培训和考核。同时,在术前、术后、出院时分时段为患者提供预防深静脉栓塞健康教育服务,还要注意引导、培训照顾者,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防控。
落实规范化VTE 风险评估及预防
确定高危患者后,准确评估患者VTE 风险是采取预防措施的前提,也是为患者提供精准预防措施的关键。随着对VTE 风险因素评估的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学者研发了多种风险评估工具。对此,医院要深入学习,善于利用这些工具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目前,许多专业医疗管理软件开发公司研发了多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的VTE评估、预测、防治系统,可提供智能化VTE防治管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智能提醒、精准提示、动态监管等优势,各医院可以酌情引进。临床经治医师是执行评估的主体,责任护士配合实施可在关键节点进行及时评估,从而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还可采用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或采用肢体加压泵间歇充气加压、梯度压力弹力袜等机械预防。
VTE防控质量持续改进
《标准》增加了日常监测数据比重,强调客观指标重要性,引导各医院重视日常质量管理。VTE防控事关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是日常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防控质量持续改进至关重要。各医院要建立VTE防控质量监测及评价机制,将住院患者VTE防控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价的关键指标。除《标准》提及监测指标外,还要重点考核VTE风险评估率及评估准确率、中高危患者比例及预防比例、VTE诊断率、病死率、救治成功率等;同时要明确相关质控指标数据来源、采集方法、计算公式与数据内部验证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和质控,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定期组织数据分析,及时反馈,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抓好落实。 作者来源: 东北国际医院医疗产业办公室 刘成刚 等 全文拟发表于本刊2022年第4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