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骨髓移植可改善预期寿命
自体血液/骨髓移植
自体血液/骨髓移植(blood or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是许多血液肿瘤公认的治疗手段,尽管支持治疗策略的改进使早期死亡率显著下降,但自体BMT受者仍处于远期死亡的高风险中。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复发/进展以及继发性恶性肿瘤(SMN),但自体移植后远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预期寿命的累积影响不明了。
此外,过去30年中移植策略变化较大,包括移植时年龄更大、接受自体BMT治疗浆细胞病的患者比例增加、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的使用减少,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外周血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来源等,它们对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影响也仍未可知。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Smita Bhatia教授牵头,利用BMT幸存者研究研究项目,基于1981-2014年间4702例存活期超过2年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数据,证实这部分患者预期寿命较普通人群下降了26%,即减寿7年;近30年的远期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也需要加强对感染、继发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管理,以进一步降低远期死亡率;此外远期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是霍奇金淋巴瘤和浆细胞病,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TBI预处理患者不明显。文章发表于近期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
先来了解一下BMT幸存者研究项目(BMT Survivor Study),它是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明尼苏达大学和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合作的项目,旨在检查在2014年之前进行BMT后存活≥2年患者的长期结局。 结果
本文纳入的是1981年至2014年间,在项目接受自体BMT治疗HL、NHL、浆细胞病(PCD)或AML/MDS,且移植后存活≥2年的患者,共计4702例。患者特征见表1,表格呈现的是整体队列和按照四个时期划分的患者特征。BMT后中位随访9年;浆细胞病(PCD)是最常见的适应症,高达42.3%;91.6%的干细胞来自外周血;BMT的中位年龄从40岁增长到58岁;浆细胞病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比例也在增加;但TBI预处理的比例明显下降(56.4%到5.2%),AML/MDS的比例同样下降(15.4%到0.2%)。
作者参考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2006年美国性别特异性生命列表数据,来计算患者预期寿命。
BMT后2-30年的死亡率均超过预期(图1A),呈U形曲线,且随访时间最短者(BMT后2年死亡率为39.2/1000人/年)与随访时间最长者(BMT后30年死亡率54.1/1000人/年)内部差异最大。并且所有年龄移植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预期,但>30岁移植患者与一般人群的差异越来越大(图1B),该队列的全因死亡风险(95%CI,2.0-2.2)是一般人群的2.1倍。
在自体BMT后存活≥2年的条件下,患者的预期寿命减少了7.0年(减少25.8%),其中最年轻幸存者的减寿年数最大(5岁患者16.5年的寿命损失),而老年幸存者最小(70岁患者减寿0.6岁;见图2A和2B)。
此外,2011-2014年间,BMT后存活≥2年患者的预期寿命仅降低了9.4%,而在最早的时代(1981-1999年)预期寿命降低达18.5%。
在BMT后存活≥2年的条件下,整个队列的25年总生存率为41.0%。与全因晚期死亡率相关的因素包括BMT时年龄较大(41-64岁:HR= 5.2.47;95%CI,2.14-2.86;≥65岁:HR= 3.69;95%CI,3.08-4.42;参考0-40岁)、男性(HR= 1.17;95%CI,1.07-1.28)和高危疾病(HR= 1.34;95%CI,1.20-1.50;表2)。
2132例死亡患者中有1898例(89.0%)可获得死因,死亡原因包括复发相关死亡(RRM,47.4%)、非复发死亡(NRM,44.0%)和外部原因(1.6%)。复发相关死亡的25年累积发生率为23.8%,非复发死亡为25.9%。
非复发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n= 361)、继发性恶性肿瘤(SMN,n= 346)、心血管疾病(n= 260)和肾脏疾病(n= 165)。感染相关死亡的25年累积发生率为9.7%,SMR(标准死亡比,即观察死亡/预期死亡)为8.1。多变量分析显示,BMT时年龄较大、高危疾病和浆细胞病是感染相关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继发性恶性肿瘤(SMN)相关死亡的25年累积发生率为9.8%,SMR为5.7。SMN类型包括血液学SMN(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MN:n= 124]和其他[n= 23])和实体SMN(胃肠道[n= 56]、肺[n= 47]和其他[n= 93])。多变量分显示,BMT时高龄是所有SMN、t-MN和实体SMN相关死亡率的预测因素,而男性性别是实体SMN相关死亡的预测因素。
按照四个时间段划分,(1984-1999、2000-2005、2006-2010、2011-2014),校正的5年全因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BMT时的年龄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随着时间迁移,5年复发相关死亡率也下降,且BMT时的年龄、原发肿瘤诊断和TBI与其下降相关;浆细胞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复发相关死亡率下降明显,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不明显。
作者还整理了近年(2006-2014)的2546例移植患者数据,发现移植后存活≥2年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9.1倍,移植后15年OS率为53.4%;15年累积复发相关死亡率为22.3%,非复发死亡率为17.4%,与前者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BMT时高龄、高危疾病和浆细胞病,而与后者相关的因素包括BMT时高龄、男性、亚裔、高危疾病、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和骨髓作为干细胞来源;这时期的患者预期寿命较正常人群降低4.4年。
讨论
本研究中,自体BMT后存活2年的患者25年OS率为41.0%,但与一般人群相比,BMT后存活≥30年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超额死亡率也意味着预期寿命缩短了7年。患者主要死因包括原发性疾病、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此外,1999年后移植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显著下降,也伴随着减寿年数的下降;并且在年龄<65岁、浆细胞病和霍奇金淋巴瘤,以及非TBI预处理移植者中,远期死亡率的下降较明显。
尽管累积复发相关死亡率BMT后15年时达到平台期,但非复发死亡率持续攀升,BMT后25年的累积发生率高达25.9%;BMT时高龄和高危疾病与全因死亡、复发相关死亡和非复发死亡风险更高均相关。尽管在自体BMT中使用外周血干细胞与更快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更少的感染和更快的免疫重建相关,也与复发相关死亡风险较低相关,但以前未见报道,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体BMT后存活2年的患者中,自体BMT幸存者的预期寿命比预期低25.8%,换算为7年的寿命损失。与美国普通人群相比BMT幸存者的预期寿命较短,可能是移植前治疗暴露、预处理治疗暴露以及移植后事件(如疾病复发、继发性恶性肿瘤、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累积效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移植策略不断发展,首要目标是改善疾病控制和延长生存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和浆细胞病患者接受了BMT,并且外周血干细胞的使用也在增加;其他趋势在于,AML/MDS移植的患者数量在减少,TBI的使用也有所减少。
将本研究结果置于上述变化的大背景下,可以观察到全因死亡率和复发相关死亡率的风险下降,以及预期寿命的改善。并且在因HL或浆细胞病接受移植的患者和未接受TBI预处理的患者中,远期死亡率的降低最明显;而非复发死亡率的下降仅限于HL患者。这些结果表明,移植临床实践的变化(减少TBI的使用)和疾病特异性治疗策略的改善(如浆细胞病的新治疗选择,HL的放疗剂量和总量减少),以及患者选择的变化都有助于降低远期死亡率。
参考文献
Smita Bhatia,et al.Trends in Late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After Autologous Blood or Marrow Transplantation Over Three Decades: A BMTSS Report.J Clin Oncol . 2022 Mar 9;JCO2102372. doi: 10.1200/JCO.21.0237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