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息化作为平台支撑,医共体建设是空心的 。信息化建设统一平台架构,打通信息化管理痛点,实现信息化统一管理标准。
记者:梅志 来源: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努力在新的征程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这是贵州省瓮安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外一行大字。在“衡阳会议”背景下,瓮安县中医医院于1984年开始建设,这是一家充满朝气的中医院。
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西南腹地,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生态魅力县,素有“亚洲磷仓”的美誉,常住人口为39.5万人。 瓮安县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四过瓮安,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便是在瓮安召开。
FAST精神浸蕴在黔南人的骨子里,在这股精神的激励下,中医院几代人认准了路在干、铆足了劲在拼。(“追赶、领先、跨越”是FAST精神的要义,它生发于黔南,形成于黔南,黔南得地利之便、开风气之先。)“在全省县级医院中领先,与综合医院比也不落后”是中医院的口号,瓮安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杨超表示。
三次跨越,迎来三个“春天”
走进瓮安县中医医院,宽敞的门诊大厅里患者人来人往,淡淡中药香中见证着几代中医药人的竭诚努力。1989年10月,瓮安县中医医院开诊,三十年来,一代代中医院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中心,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2021年成功创建三级中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十年来,医院实现三次搬迁,于2019年8月医院整体搬迁至现址城南富水桥。如今的中医院,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床位从建院时的50张增至600多张,占地面积从建院时的7亩到现在的90亩,业务用房从建院时的1762平方米增至97643平方米 ,管理上逐步规范、精细、科学。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650人,专业技术人员614人。平均开放床位650张,年门急诊36.4万人次,出院2.8万人次,手术5600余台次。 医院共开设26个临床科室19个病区,其中一级科室16个,二级科室10个。有农村医疗机构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
瓮安县中医医院经历了三次跨越性发展,第一是2002年, 中医院率先引进腹腔镜手术 ,医院救治能力逐步提升,就诊患者不断增加;
第二是2012年,中医院二甲医院创建成功,当时的老院区已经很拥挤了,不再适合中医院发展,恰逢县人民医院搬家, 于是中医院便搬到了人民医院原址,也是在这一年,县中医院有了400张床位,并成功创建二甲医院 ,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三次飞跃是在2019年8月, 中医院搬到现在所在地,搬到现址后中医院开始三级医院创建工作, 2021年年末成功创建。
2002年,中医院还只有三个科室——妇产科、内科与外科,职工仅90余人。瓮安县中医医院院长宋熹说道,彼时的中医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有大型设备,没有配套医师,也因此没有患者前来就医。这个情况下,瓮安县中医医院努力寻求突破,开始引进腹腔镜手术技术。
引进腹腔镜技术过程很辛苦,可谓是“遍访名师”,将大医院的专家请到瓮安手把手地教医生,再把年轻医生派到各大医院去学习,在寻求外部帮助上,瓮安中医院与 贵州医科大学中医院是紧密型医联体,还积极向外寻求合作,引进了上海瑞金医院、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遵义市医院等医院专家提升临床能力。 “在当时,在整个黔南县级医院中瓮安中医院是第一家可以做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显而易见,推广得很快,渐渐地虹吸患者。慢慢打造出品牌,得到了老百姓认可。” 副院长丁光红说到。渐渐地,中 医院可以开始独立做大型手术,技术相对成熟之后,渐渐发展到很多手术都开始用腔镜做,到后来,做腹腔镜手术老百姓只认可瓮安县中医医院,周边县市医院的患者都会慕名前来。 当地居民一提到中医院,便会想到 中医院的“硬核”技术 。“现在医院连甲状腺手术等都用腔镜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从2002年开始一直发展,所有用腔镜技术做的手术达到3万多例左右,每年在3000例左右。”丁光红说道,中医院当前已经实现全部手术微创化技术。
“一家很接地气的医院”
“经常来这家医院看病,这次是孩子因为咳嗽,来这里看下,基本上孩子有点毛病就会来中医院(治疗),很信赖这家医院。”在医院儿科,一名妇女抱着小孩来医院就诊,护士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据附近居民评价,这是一家很接地气的医院。中医院从2018年到现在一直在开办“膏方节”,去年年末,医院举办第一届中医药文化节。以“上下五千年 首诊看中医 三级新起点 岐黄薪火传”为主题,在门诊大厅开展了免费中医义诊、中医药膏方展示及免费品尝、中医特色治疗体验、中医药传统文化有奖猜谜系列活动。
“一个医院的发展,光做中医不行,光做西医也不行, 瓮安县中医医院是中西医并重、两者相结合,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上能取得很好疗效,将西医融入到中医中可以形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光红这样说道。 针对基层中医药文化氛围弱问题,瓮安县中医医院用“三个一”让中医药文化慢慢“走进”群众心里。 一张“连心卡”,装着你我他。 医院开展“连心卡”进家门活动,2名帮扶医师将印有中医院医院医师联系方式、姓名、医院基本信息的挂历亲自送到群众家中张贴,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格检查,并向群众宣传中医药健康文化,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诊。
一杯“暖心汤”,温暖无数人。 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瓮安县中医医院自费购买煎药桶和防疫中药材免费赠送给全县乡镇卫生院,并教授汤药熬制要点和技巧,免费赠送给广大群众饮用,提高群众免疫能力,群众反响非常好,对中医药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一碗“电话粥”,句句是真情。 对出院患者,医院会安排医务人员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电话粥”,不定期地详细询问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对每个患者都会进行中医康复指导和中医文化的宣教。对特殊的患者,医务人员还会对患者家属进行中医辅助康复训练的培训,用真心对待每一个患者。
下沉的专家必须要有“三见”
在医共体上,中医院管辖12家成员单位,每年都会选派一批医务人员到乡镇驻点帮扶,进行带教、授课。 “自国家出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意见以来,县里面每家龙头医院。按照六统一,瓮安本地是按照七统一来建设”,宋熹介绍,医共体建设围绕五不变,七统一先决条件,通过中医院对乡镇医院的指导帮扶、管理,提升成员单位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宋熹给下沉的专家提了要求——“三见”:
第一,专家帮扶要看得见人。 专家深入到基层一线;
第二要看得见事。 今天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情,是去带教、查房、坐诊还是与乡村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
第三要看得见成效。 要看诊疗量,门诊人数有没有增加?出院人次有没增加?医疗收入有没有增加?服务能力增没增强?特色专科与重点学科建设没有? “现在乡镇卫生院整体呈现空心化,这点在西部地区很典型。更多的乡镇卫生院不是以医疗为主,而是以公共卫生为主,医疗板块很弱,通过帮扶实现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的整体的服务的提升,中医院最有特色的便是提升中医药能力,中医药对基层开展的难度不大,第二成本不高,老百姓喜闻乐见,能够接受。”宋熹说到。
在对医共体的探索上,瓮安县中医医院还构建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按照院党委领导下的指挥共同建设,一脉相承。围绕政策要求成立了包括医疗、护理、药品,院感等方面的九大质控中心,并建立有统一质量控制标准,每一个乡镇都分派质量控制员进行培训、督导,情况会及时反馈。
自今年开始,在财务上中医院对成员单位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成员单位报销、拨款都是由中医院统一管理,“统一绩效标准,评价标准根据每家实际情况制定,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由中医院来统一考核。此外每个季度会进行质量控制,哪些是要该扣分的,哪些是核定发放的,在公平的基础上体现多劳多得及优绩优酬,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宋熹说到。
通过信息化平台打通管理堵点
“在总院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长期派专家到基层去坐诊,对本院发展会造成影响,所以医院还是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建设,开启远程诊疗服务,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超声等要整合到一起。 ”宋熹说到。
当前中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四级评审,下一步是统一信息化管理,建设院内数据集成信息平台, 没有信息化作为平台支撑,医共体建设是空心的 。信息化建设统一平台架构,打通信息化管理痛点,实现信息化统一管理标准。
“在中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我们特别将信息化发展列为了一大重点,通过完成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四级,智慧医院三级的建设,建立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互联互通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精准医学的实践应用,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瓮安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杨超说到。
十四五期间中医院要完成三乙医院创建,十五五阶段要完成三甲医院创建,杨超表示,“未来,瓮安县中医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将医院建设成为重点学科优势明显、中医专科特色突出、群众满意的省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县级中医医院,建成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服务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