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4例!“天眼”一开,向“小心眼”说拜拜
“完成,圆满!”看着最后一位顺利完成手术的患者被推回病房,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潘永康满心的自豪掩过了疲惫。仅仅5个小时,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就完成了4例心腔内超声导管(ICE)指导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创浙北地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单日数量新高。
什么是卵圆孔封闭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融合,若超过1岁未能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当因各种原因(如剧烈运动、咳嗽、潜水等)导致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卵圆孔未闭可致心脏内血流出现明显的右向左异常分流,或短暂、或持续,从而引起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等相关临床综合征,开始出现相应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或肢体无力等。
此次开展手术的四例患者中,三例之前都有过突发急性脑梗死病史,另一例为不明原因偏头痛,为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风险及远离偏头痛等困扰,综合患者病史、影像检查和综合评估后,决定开展经皮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电生理团队运用心腔内超声(ICE),将直径只有3毫米的微小超声波探头,通过股静脉直接送到心脏内部,心房、卵圆窝、心耳等结构通过ICE实时清晰呈现。随后在ICE的直视和引导下,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结合ICE的清晰图像,精准定位“卵圆孔未闭处”,释放封堵伞,完美封堵住缺口。之后再次通过ICE观察和多重验证,手术圆满成功。
什么是ICE
ICE全称为心腔内超声,它通过将直径仅3mm左右的超声导管以微创方式送入心腔,进而高效、安全、精准地呈现心腔超声影像。
过去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利用X射线及心脏超声进行标测以判断导管位置,创伤大且并发症风险高。而心腔内超声是将发射超声波的探头通过血管置入心脏,如同“天眼”一般,将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完整的展现在屏幕上,术中实时监测、指导封堵器释放和评估封堵器稳定性,除了能有效提高介入过程中的高效性、安全性、精准性以外,手术时间更短,且极大降低甚至避免X射线的使用,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和医生免受辐射伤害。
作为湖州乃至浙北地区最大的心脏电生理中心,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心脏电生理团队年导管消融手术量达400台,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160台,常规开展室上速、室早、室速、房早、房颤等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房缺封堵术。ICE引导下的PFO封堵术,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治愈,预防更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ICE引导下的绿色手术理念也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射线量,充分体现了湖州市中心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专家介绍
潘永康 主治医师
市中心医院房颤中心秘书,湖州地区最年轻的房颤独立术者。2020年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完成为期一年的国家级心律失常介入进修。擅长快速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及左心耳封堵、PFO封堵术等。
张川 主任医师
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电生理组副组长;市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副主任委员。
湖州地区第一位房颤独立术者,擅长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房速、室早、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左心耳封堵术,在该地区享有很高声誉。
程震锋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批首席专家,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
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省市共建心血管病学学科带头人、市心脑血管疾病学科群带头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第五期学员及公众号专栏作者,中国CTO老伙计成员。
创立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24小时绿色通道,2018年率领通过湖州市首个“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认证,2019年首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百名“心脏英雄”(浙江省两名)。2019年率领通过湖州市首个“房颤中心”和“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认证。
领衔团队每年完成急诊PCI200余例,择期PCI 近千例,起搏器植入200余例,射频消融近300例。浙北地区最早开展左心耳封堵、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熟练掌握慢性冠脉闭塞病变前向和逆向、左主干分叉病变、冠脉旋磨术、IVUS和FFR等技术。
卢孔杰 硕士,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
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心脏性猝死与起搏学组副组长;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常务委员;省中医药学会心脏病分会常务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各种类型起搏器植入(包括CRT及希蒲系统起搏)及冠脉内介入治疗。
供稿:心内科
编辑:新闻宣传中心
审核:心内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