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时评:患者死亡新药再争议,渤健能有绿谷971好命吗?

2022-03-28 07:04   医脉同道

作为药品属性而言,还要时间来考验。

“我觉得有效。”“我没出人命。”

2月16号,三名正在接受渤健Aduhelm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被爆身亡。

33161647053435004

图源:https://www.fiercepharma.com/ 

当然作为一个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患病比例的疾病而言,高龄患者的死亡,未必是药物本身的作用。所以RBC Capital 分析师对于死亡事件用的词汇是“可能是由于”Aduhelm,“was likely due” to Aduhelm。

29071647053435516

图源:https://www.fiercepharma.com/

很谨慎的态度,一方面避免无足够证据下,渤健遭受无妄之灾;另一方面避免对方有证据指认自己,而遭受牢狱之灾。

三名死亡患者,一名86岁,本身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另一名74岁,伴发步态障碍,还有一名年龄未知,不过该病的发病年龄多为老人,所以大概率应该也不是年轻人。尽管分析师用词非常斟酌考究,但渤健还是给出了坚决的态度,认定目前的死亡案例与Aduhelm治疗无关。

10331647053435923

一方面本身阿尔茨海默病复杂,此外往往患者也伴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也不能说渤健方面不负责任,毕竟到了这个岁数在国内,本身就有“六十不劝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说法。不过高龄加多种疾病诱因,能否让渤健撇清关系,还有待官方调查。

但渤健这款药从研发到上市,无疑是曲折离奇,甚至可以说非常的“励志”。本身上市前就凭一己之力让多名专家一怒之下主动离职,而后又有多名用药患者出现脑水肿。尽管为了增加普及度和迎合保险公司,药价从原来的每年每人56000美元拦腰斩为28200元。但业绩惨淡,销售压力大,甚至计划大规模裁员,以至于这款药物的首席研发高层也被辞退。 

而相比之下,国内同类病种药物GV971却有不错的商业战绩。经历过论文事件对簿公堂,微信公众号辩论,早已成为一个网红产品。而且在2021年底,绿谷制药的GV971还进入医保目录,暂时还不知道具体治疗情况怎么样。但作为一个商业品种而言,到了这里实际上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作为药品属性而言,还要时间来考验。 

就模式而言,渤健和绿谷走的不像是同一条路,一个迂回曲折羊肠路,一个波澜壮阔过龙潭。一个需要对接保险公司、药审专家、FDA,另一个则是对接医保目录。说不上谁的操作更大气,毕竟都是为患者服务。但就目前来看,渤健不会重复绿谷制药的命运,绿谷也难以走上渤健的道路。这也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后一种药,却是人口老龄化最利好的治疗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老病还需新药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患者,争议,死亡,图源,药物,年龄,疾病,医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