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
文章转载自:广州功能神外
专家介绍
邵明,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书记、脑病中心主任。原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主任、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并兼任中国康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副主席、中国卒中学会康复分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学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学组副组长等社会职务。
•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以及重度强迫症、抑郁症的内科与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治疗,在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心得,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的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获得2014度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度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优秀院长称号。目前中华脑血管病编委、中国脑卒中杂志编委、中国临床神经病杂志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曾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学组副组长、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病教研室主任、帕金森病与DBS治疗中心主任。
秦明筠,神经外科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系科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2021年“岭南名医”及第四届“羊城好医生”称号。
•1999-200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勇杰教授,专业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脑深部刺激手术(DBS)治疗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运动障碍病、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精神疾病(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病区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常委,广东抗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肿瘤、颅脑损伤、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脑肿瘤、三叉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治疗。
当你看到一个小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扭来扭去,挤眉弄眼,吐舌扮鬼脸。你试图和他交流时,他却说不出清晰的句子。
其实,这并不因为他的调皮,而是由于“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
简单来解释一下,身体的主动肌和拮抗肌,像是一对欢喜冤家。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牵动骨骼运动,拮抗肌就和它“唱反调”,用自己的收缩力,抗衡主动肌的力量。
正是在二者完美的配合下,我们才能完美地做出动作。而当肌张力出现障碍,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在收缩时“用力过猛”,就会引起异常的姿势和动作。
根据肌张力障碍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面部肌肉出现异常,就会出现挤眉弄眼的症状;
如果是口、下颌肌异常,就会出现张口闭口、咧嘴等;
如果咽喉肌和舌肌异常,会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
如果全身的肌肉都受累,会出现四肢、躯干的异常扭动。
无论是哪一部分肌肉异常,都会给患者带来困扰,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恢复健康呢?
目前对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与其分类、分型密切相关。如能明确找出致病原因,则可以精准地针对病因治疗。
如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可采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因离子通道异常引起的疾病,可用钠通道拮抗剂治疗。
根据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一般治疗、口服药物、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外科手术等综合措施,实现运动功能的最大改善。
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感觉和生活技能训练,矫型器械等帮助缓解症状。
当一般治疗、药物、局部注射等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改善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治疗现主要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
目前认为,药物难治性遗传性或特发性单纯型肌张力障碍,是脑深部电刺激(DBS)的最佳适应症。
医生通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刺激电极置于之前脑内调控运动的区域,并将外延导线和刺激器,植入在皮下的位置。
当患者肌肉异常运动时,电极即能刺激脑内调控运动的区域,从而控制肌肉异常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是恢复大脑控制运动的功能,从“根本”治疗这一疾病。
手术治疗配合其他,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痊愈康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