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新莉教授:麻醉专科联盟科主任能做些什么?
麻醉专科联盟科主任能做些什么?
---在学习中成长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倪新莉 教授
患者的美好愿望是诊断准确、住院安全、治疗有效、费用合理、态度友好;医生的美好愿望是医院繁荣、薪酬满意、同事友善、患者理解、技术精湛;科室的美好愿望是医院认可、梯队合理、团结协作、患者选择、区域领先;医院的美好愿望是财政投入、管理精湛、名医成堆、社会认可、薪酬最优。
为了共同的美好愿望,麻醉专科联盟建设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即:
共商协同发展大计;
共谋合作交流之策;
建设专科联盟生态圈;
助力区域专科同质化;
满足区域百姓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提高围手术期安全和改善患者长期转归是当前社会对学科的最大需求。黄宇光教授提出“安全麻醉”是底线,“学术麻醉”是内涵,“品质麻醉”是高度,“人文麻醉”是情怀,而满足尚未满足的社会需求是学科发展的永恒动力。实践证明,麻醉技术如麻醉方法、容量控制、麻醉深度、术中低温、血糖控制、通气策略、异体输血、低血压等都可能与患者的长期转归有关,改变麻醉医生的行医将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和改善患者的长期转归。
刘进教授曾讲到,学科发展需要一位有远大目标、果断行动、创新发明、坚忍不拔的领导者。那么,如何从一位年轻医生变成一位医疗组长、学术骨干和科室主任,如何助力科室、医院和学科的发展?
一.优秀的科主任,除了管理事务,更在领导人心。
领导者:看清学科发展的趋势,指出团队前进的方向,并描绘出美好的愿景,激发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带领团队朝着描绘的美好愿景前进。
管理者:制定目标,按照既定目标对团队进行组织管理,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如果科主任管理行为过多,而领导行为过少,就会发生上下级关系紧张,工作推进受阻,上级在与不在,下级的表现判若两人;如果科主任领导行为过多,而管理行为过少,就会常常靠个人魅力和组织关系去管理团队,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拉帮结派。因此,如何平衡管理行为和领导行为对带领团队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科建设/科主任任务 科主任需以提升质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己任,获得学科有形的、无形的资源积累;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树立学科自己的学术形象,获得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 学科建设需心中有数
学科发展历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专业领域国内国外前沿动态---知己知彼
对标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
科室发展现状及对标医院差距分析
学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 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学科是一个组织,是有生命、有周期的。生成期是学科起源阶段,有些学科在几年内衰落,而有些学科发展得越来越壮大。生长期是学科内部的知识积累、范式形成、带头人出现,外部条件包括社会需求、政府支持、学校规划等。在成熟期,学科将成为有目标、有使命、有产出的学术共同体。因此,学科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建设的。
2.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个科室的蜕变会经历春华秋实、沧桑巨变。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例:
宁夏麻醉科始建于1962年外科麻醉学组,1976年有科主任;
1989年成立麻醉教研室,1998年成立麻醉学系;
2000年招收麻醉学本科;2002年招硕士;2019年招博士。
3.饮流怀源,知恩图报 我们应珍惜前辈打下的学科基础,自觉践行个人的使命担当;培养年轻医生大局意识,不能让学科发展只停留在手术麻醉;培养麻醉医生的全科临床思维,成为真正围术期医学专业人才;思考自己从医学生成长为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如何回报医院的培养;实现安全麻醉、品质麻醉、学术麻醉和人文麻醉的目标。
4.盘点人才技术准确定位 学科定位,包括国内定位、区内定位、院内定位; 个体定位,包括擅长临床、临床高手、临床科学家。
三.学科建设现状与规划
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例分析现状与规划:
人才梯队不强大---省级人才小高地;
学术声誉不入流---区域一流;
资源获取能力弱---开拓眼界;
研究方向不稳定---深入凝练;
科室文化缺自信---逐步形成。
曾因明教授有句名言:责人者弱,责己者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怨天尤人,比如领导“不支持”、同事“不同心”、有人搞小动作、条件差、对现实无能为力等,但怨天尤人、随波逐流管用吗?共识是不管用!怨天尤人实则是消耗精力、浪费韶华,有负时代。从责人到责己,从责己到善于责己是智慧,直面现实勿忘初心,或许有所作为,我们应该努力适应环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自强!
1. 盘点技术,确定目标(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麻醉工作举例)
围术期管理:学科更名麻醉手术中心还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可视化麻醉:刚起步,普及率达50%以上;
微创化麻醉:刚起步,仅为数不多的大医院开展;
精细化麻醉:刚起步,普及率达50%左右;
舒适化医疗:三级医院普及率60%以上,二级医院20%左右。
2.同步更新理念术 围术期管理: 术前、术中、术后,临床麻醉、重症监护、疼痛诊疗; 可视化麻醉: 超声下神经阻滞、血管穿刺,视频喉镜软镜气道管理; 微创化麻醉: 强调用对病人意识、生命体征影响最小的麻醉技术,心理微创、操作微创、用药微创、方法微创、护理微创; 精细化麻醉: 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靶控输注、疼痛综合管理; 舒适化医疗: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的舒适体验。
3.主导推动舒适化医疗 随着医疗进步,手术不再是一场噩梦,舒适化医疗逐步成为趋势,即患者安全、无痛、舒适、满意、有尊严,在就诊过程中享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减少并发症。除了患者的舒适化,医护人员的舒适、医护满意、热情高、工作有效,同样也是造福患者的另一个方面。舒适和医疗的社会效益巨大,外科禁区越来越少,奇迹越来越多,传播希望。因此,舒适化医疗是麻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4.满足舒适化治疗需求 舒适化医疗是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临终关怀、无痛诊疗、舒适化健康管理、慢性疼痛管理; 麻醉门诊:日间手术、预住院手术及门急诊检查患者; 无痛诊疗:消化、呼吸、妇科、生殖、肝胆、口腔、小儿; 镇痛镇静:急性疼痛服务(APS)、分娩镇痛、放射介入; 麻醉治疗:失眠、疼痛、“人工冬眠疗法”治疗渐冻症; 麻醉专科ICU。
四.科室管理 科室主任应用好人、立好规、分好钱。 制度管人:通过制度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流程管事:每个业务有明确的流程和责任人; 文化管心:激发员工使命感、责任心、组织观念。
1.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不是收割机,更多的时候是播种机:培养年轻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精英,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老师的指导作用对人才培养至为重要,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科忠诚度和归属感强的从业者。
2.坚持并加强与国内外对标医院/大学的交流合作为学科建设和个人成长提供保障
3.文化建设
树立你的专业形象
思想、理念、行为、习惯、代表人物
解决矛盾是工作的一部分,工作不能带情绪
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落实
高品质追求: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4.愉快工作 修订完善落实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的作用,使麻醉医生愉快的工作,做有温度的麻醉医生,让患者感受有温度的医疗。患者心理上的愉悦、无痛和无恐惧感源于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和就医环境,而生理的愉悦、无痛和无恐惧感则完全依赖于专业麻醉医生提供的舒适化服务。
五.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概况
1.麻醉科亚专业分组情况 根据国内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区域特点及目前科室业务发展情况,形成固定的12个手术麻醉亚专业组,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围术期医疗服务质量。
2.不曾忘记的是老师曾经说过的经典话语:追求卓越,科研强科
深入开展更多创新性科学;
以学科发展吸引和培养更多精英人才;
依靠精英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将麻醉学科打造成带动医学各科发展的枢纽学科。
3.学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97名,博导3人,硕导10名、出国留学9名
4.人员结构
5.研究方向: 方向一:痛觉敏化机制(带头人:邓立琴、马万) 方向二:围术期脑保护(带头人:倪新莉、高宇博) 医生,应该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职业,治疗方案可以“大胆尝试”,但工作流程上还是应该“循规蹈矩”,过度自信,违规操作都将是给自己挖的坑。 专家简介
倪新莉 教授
博士、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导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主任 宁夏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首届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访学2年 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访学3个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兼超声学组副组长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常委 宁夏麻醉与围术期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2021宁夏好医生年度人物 主要研究方向:低温脑保护 在研国家及省重点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14篇 以第一完成人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 END—
编辑:Mijohn.米江
校对:Michel.米萱
医学审核:倪新莉 教授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