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国IVD原料一哥菲鹏生物透射出IVD行业近两年重大变化
3月3日,备受IVD行业人员关注的菲鹏生物过会,上市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中进口品牌占比89%、国产品牌占比约11%,菲鹏生物在中国体外诊断原料市场的国产品牌中约占29.7%的市场份额,目前排名第一。
作为有代表性的IVD原料公司,透过公司公布的信息,看到其与下游IVD行业变化的一些有趣关联现象。
1、新冠检测方法的转变
2021上半年公司抗体(抗原检测使用)的销量大增,营收占比由46.73%增加到了82.49%,而抗原(抗体检测使用)销售降低明显,营收占比由17.37%降低到了5.97%。这从侧面也证明了现在市面上采用了以抗原为主作为新冠检测的方法。
2、IVD企业体量的变迁2019年公司第一大客户是迈瑞医疗,2020年是圣湘生物,2021年上半年是东方生物。这三年的第一大客户,基本上是当年最火的IVD企业,体现了这三年IVD企业的变迁过程。2019年的迈瑞医疗——传统IVD龙头,圣湘生物——2020年分子诊断新贵,东方生物——2021年新冠快检试剂龙头,国内首家纯IVD营收突破百亿的公司。
3、新冠核酸试剂降价公司用于核酸检测的诊断酶单价由2020年的250.05元/ml降到了2021年的106.38元/ml,这也从侧面反应的下游核酸检测试剂竞争激烈导致降价,倒逼了上游原材料的降低。
4、化学发光的快速国产化在医疗器械行业有个规律,当国产占有率达到20%以上,产品质量能达到进口品牌的80%以上时,国产替代的速度将加快。2019年化学发光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24%,恰恰进入了这个快速发展时期。公司2020年量产销售化学发光仪器,当年实现183台销售,2021年上半年销售443台,销售增长较快。2021年9月末,公司已与90余家客户签订了化学发光仪器合作协议,其中12家为长期合作客户。而公司化学发光仪器销售数量以及合作客户增加,也侧面反应了化学发光市场的快速国产化。
写在最后菲鹏生物与下游行业变化的强关联,体现了公司作为上游原料企业对下游的深入参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规模为62.9亿元,体量虽不大,但竞争却激烈,不仅有同行的竞争,还面临下游IVD企业往上游拓展的压力,迈瑞、万孚、圣湘、东方等公司都有自研的原料。 而菲鹏处理唯实(POCT仪器和试剂公司)的决心以及转换为IVD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探索。通过方案早期绑定下游客户,不仅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空间,而且“化敌为友”。 或许菲鹏生物短期将面临新冠退去导致的业绩回调,但将来取得高于IVD行业平均增速的业绩同样值得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