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如何诊断?
定义及临床特点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十分罕见,2004年在国内首次报道,2010版消化系统WHO对其进行了定义和描述。绝大多数发生于十二指肠,个案报道发生于肺或阑尾,CT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内的软组织肿块影,超声内镜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影。
本例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男性,60岁,上腹部增强CT:十二指肠乳头部见等低密度结节影,大小约2.2×1.8cm。壶腹部见胰腺实质生长入内。胰腺未见异常密度影。
诊断意见:十二指肠乳头部富血供占位;壶腹部异位胰腺可能。
横断面腹部增强CT示:
十二指肠乳头部低密度结节影
形态学诊断要点
GP多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内,界限常较清楚,部分区域肿瘤成分可穿插入肠壁内生长,局灶可见异位胰腺组织。
GP的组织学形态极具特征性,由3种成分构成:
1.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皮样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胞质丰富,核仁不清,形态温和一致,排列成巢状或小梁状。
2.施万氏细胞(梭形细胞):围绕在上皮样细胞周围,呈波浪状、束状或片状分布。
3.节细胞样细胞:小团或单个存在,往往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之间。
三种成分在不同瘤体内比例不定,故常引起诊断上的困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上皮样细胞:CK、SYN、CgA、PR、PP
梭形细胞:S100、SOX10
节细胞样细胞:SYN、CgA、NF
Ki67增值指数低(<1%+)
上皮样细胞弱表达CK(A),而梭形细胞及节细胞样细胞呈CK阴性(B)。肿瘤内多数细胞表达SYN(C),高倍镜下显示对SYN呈阳性反应的是上皮样细胞核节细胞样细胞(D)。
CgA表达模式与SYN相似(A),节细胞样细胞呈CgA阳性(B)。梭形细胞表达S100及SOX10(C和D)。
此外文献报道中提出PR及PP在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中的上皮样细胞中呈较高的阳性率,此免疫组化特点可以帮助诊断该类肿瘤,并与发生于消化道或胰腺区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是G1的神经内分泌瘤)相鉴别。
鉴别诊断
腺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无三种成分
副节瘤:主细胞+支持细胞,其中支持细胞表达S100,但不会呈束状或片状分布。
胃肠道间质瘤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淋巴细胞鞘”可做诊断线索。
参考文献及书籍:
1. Bin Li, Yang Li, Xiao-Ying Tian, et al. Malignant 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 of the duodenum with distant metastases and a lethal course.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November 7; 20(41): 15454-15461 2. Bo Wang, Yinying Zou, Han Zhang, et al. Duodenal 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5;8(9):9752-9759 3. Yoichiro Okubo , Tetsuo Nemoto , Megumi Wakayama, et al. 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 a multi-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in Japan. Okubo et al. BMC Cancer (2015) 15:269 4. 马怡晖, 高汉青, 李文才. 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期12月第47卷第12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