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老年人伤口的特点

2022-03-19 18:07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入 老龄化 ,对老年病人的重视力度,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 老年患者 伤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而且有较高的 死亡率 。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老年患者伤口的特点和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对身边的老年人更加重视和关爱。

讳疾忌医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很忌讳去医院看病,信奉 “小病拖,大病扛” ,既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又经常进行自我安慰:伤口总是会好的,没有长不好的伤口,自己年轻的时候,受过更重的伤,什么治疗都没有,最后也慢慢好了。 类似这样的想法,无疑都是 错误危险 的。打个比方:在夏天肥沃的土地上,撒满种子,不用管就能结出果实;而在冬天的冻土上,要想种些农作物,就要先松土、搭暖棚、多施肥、精心呵护。尽管说起来,植物都是靠自己长出来的,但是外部环境的支持依然很重要。 医生的作用是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受伤后的环境,包括 创造适合伤口愈合的环境 以及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年轻人的生命力旺盛,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巅峰期,对于意外损伤的容错率较高,但是老年人就不同了。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不用治疗就能好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治不好的,剩下的三分之一 需要医生的帮助 才能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疾病都会落在这最后的三分之一里。

各器官功能下降 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很多 ,主要包括: 

(1)皮肤变薄、含水量降低、更容易破裂受损; 

(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伤口更容易感染; 

(3)神经系统反应变慢,分析和判断能力低下,遇到危险的规避和反应时间变长,更容易受伤; 

(4)心血管代偿能力降低,患者容易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新陈代谢速度下降,伤口愈合时间较年轻人更长; 

(5)高龄患者全身的反应较差,对于感染或者休克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会误导治疗,以为情况稳定,其实已经十分危重。 慢性伤口增多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现代社会中,各种 慢性伤口 的患者日渐增多,如褥疮、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溃疡等。这些伤口的共同特点是:并非由意外伤害产生,更多的是因为 局部皮肤软组织病变 造成的溃疡。 这种病理机制和外伤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慢性伤口周围的 血管已经病变 ,无法提供充分的营养和免疫。就好像如果土壤肥沃,那么庄稼被收割后也可以很快再长出来,但如果地上都是沙子又有虫灾,上面就长不出来庄稼。因此,慢性伤口如果靠自己愈合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

遭遇此类伤口时,一般会 建议手术治疗 ,但矛盾的是,有严重慢性伤口的老年人,全身情况也会很糟糕,合并一些慢性病,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局部伤口的恶化也会和全身情况的变差形成恶性循环,越往后拖延越没有手术的机会,路越走越窄。 并发症增多 除了前文提到的感染和休克这两个严重并发症外,老年人受伤后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受伤后长期卧床造成的坠积性肺炎、肾结石、消化不良以及静脉血栓形成,这些 并发症 比伤口本身更容易 威胁患者生命 。 英 文谚语里“祸不单行”的翻译是“one ill turn deserves another”,本意就是一种疾病会导致另外的并发症。在受伤的早期就正确干预,让 伤口 迅速愈合 ,是避免此类并发症的最佳措施。等各种并发症出现后再想到要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就会被动很多。

结语 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在生活中,对老年人要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正确预防和认识伤病。当意外发生时,老年人容易从盲目自信变成陷入绝望,年轻人应当对这类情况足够重视,积极救治,细心护理,耐心交流,切勿错过最佳救治时机,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21471646694530262

陈郑礼

烧伤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             

擅长:烫伤烧伤、疤痕防治、慢性伤口

门诊挂号:烧伤科 慢性伤口 特色门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并发症,年轻人,伤口,特点,疾病,患者,愈合,治疗,烧伤,环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