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各有利弊,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药到病除
一 医疗决策的重量
做错决策你会死!这就是医疗的本质属性。
要不就死于错误的治疗,要不就死于恐惧心理导致的免疫力崩溃。当然,也可能死于疾病本身。
根据我观察,死于疾病本身是极小比例的,死于误治和恐惧心理,占了多数。
一个疾病者,死还是活?死于哪种死法?这是一个涉及到决策智慧的事情。但同时,这也是当下非常避讳的一个话题。
这个话题,社会公共讨论层面,几乎是一个空白区。这很匪夷所思,决定生死命运的话题,却不容许讨论,没有成熟的分析和思考、乃至是专业意见。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生病后,医疗决策质量是不及格的,人们喜欢盲信权威,但权威的质量却未必一直在线。一旦权威成了带货大王和商业棋子,为产品代言,那就死伤一大片。
前有武汉拒绝中医药抗疫,现有香港剧情重演,一路西医治疗到底。这种医疗决策质量如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用了中医药抗疫的和没用中医药的武汉,完全是两个城市。大陆内地中医药抗疫2年死2个,死亡率低于流感。香港西医药抗疫,上演了武汉前期版本的故事,满城都是病毒感染者,老人患者成为公共医疗决策的牺牲品。
我们总是要用很惨烈的案例场景,才能验证出——医疗决策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个体总是要用绝境中求生的案例,才能验证出中医不但能治病,甚至救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
网上有一个真人真事的网络热文《化学家李宁先: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只好61岁自学中医》,讲叙的就是这种中医粉丝令人心酸的成长故事。
我身边还有另一个真人真事的版本,一个堂堂的警察先生,被多家大医院西医宣告不治,最后自学中医,不但恢复了健康,救了自己命。现在还养成了每天上研究《伤寒论》的习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中医的铁粉,不不不!应该说是重病成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可以治病救人的中医医生。
二、局势预判
世界列国,已经集体把新冠病毒当成大号流感,不测核酸和不强制隔离。
这是一道分水岭,我们将何去何从?
大的判断是,我们大方向必然和世界接轨,逐渐放松对这种流行病的管控。只不过,要在合适的时间点,积累必要的经验后,决策者才能拍下这个暂停键。
长期大面积的群体测核酸,停工停产,交通管制,这种模式对经济命脉伤害性太大,成本高,不可长期维系。
但是一旦放开,也会面临一个医疗风险控制问题。在我看来,YM防控的神话基本已经破产。唯一靠得住的,只有中医药这个中国国宝了。
没什么好说的,从武汉疫情到现在各地疫情,没有中医药介入到治疗和预防,内地和现在的香港到欧美,不会有本质区别。
这种放开有几个前提,不可能是粗暴简单一刀切的:
要根据病毒的伤害性大小,逐渐有序的放开。
要有中医药全面托底,预防到治疗,全面信任和依靠中医药。
要给中医诊所这类的医疗机构足够的空间,介入到防控治疗中来。
三 给社会个体的就医建议
医疗永远是实践医学,谁的试验范本大,谁的理论体系成熟,谁对结果的管控水平就越高。中医药理论体系足够的成熟,在人体身上实践了千年以上,中国的传统中医都是非常负责任的群体。所以中医的疗效确切,这是毋庸置疑的。
西医是新生的医学,进入中国历史百年而已,还处于一个理论青涩时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任何医学进步的代价,都要依赖人去做小白兔来实践积累经验的。
在大方向上,是信任成熟医学中医药,还是青涩激进的西医药?这个判断应该是很清晰的。越是中国人,身体基因上越需要中医药来疗愈托底,这是大方向。
疫情风险地区,有条件的家庭,尤其是体质湿热或者寒湿的群体,要找中医师把身体内环境调摄管理好,借助中药到外治法的一切手段,要修身修心,把机体管理到一个正气浩然的状态。慢性病群体,更要坚持治疗和锻炼,借助中医药这个工具杠杆,提升身心体质,提高免疫力。
即使不幸出现呼吸道症状疑似感染了病毒,也要主动要求中医药治疗,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每种医学有长短,西医对付外伤和急症,暂时还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战争医学的本质。但是应对病毒性感染乃至到慢性病管理,这一块区域,现在一定还是中医药疗效最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