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据不完全统计医药行业累计27位董事长离职。与跨国药企的职业经理人不同,本土药企董事长在一般情况下任职相对稳定。高频次的人事变动背后体现的是行业的飞速发展,而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预计这一变动还将持续。
新董事长上任后,相关药企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来源 | 赛柏蓝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 | 小春
2022年以来,已有六家药企董事长离职,包括方盛制药、华润医药、东阿阿胶、哈药股份、金花股份、正业生物等,离职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变动、退休、个人原因等。
董事长这一角色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风格,甚至在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2021年,从估值回归到集采失利,围绕恒瑞的争议不断。伴随着其股价的一路下跌,孙飘扬重新上任,在其领导下的恒瑞从坚持自主研发开始探索对外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1 方盛制药-加速整合,聚焦中药
3月7日,方盛制药发布公告,宣布周晓莉将担任公司董事长、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总经理职位,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时止。
3月4日,方盛制药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庆华的辞职报告,张庆华由于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以及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张庆华仍将在方盛制药担任其他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张庆华是方盛制药创始人,1995年毕业后从医药代表做,2002年创建了方盛制药。新董事长周晓莉是张庆华妻子,也从事医药行业超二十年,在药品销售、管理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预计二人的交接不会对方盛制药的业务产生较大改变。
方盛制药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心脑血管中成药、骨伤科药、儿科药、妇科药、抗感染药等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血塞通分散片、血塞通片、藤黄健骨片、跌打活血胶囊等。
在新董事长上任同日,方盛制药还公布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这一激励计划有利于推进方盛制药聚焦中药制药主业战略,保障其在创新中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常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方盛制药提出“创仿结合”的产品集群储备与研发战略,将抓住政策利好时期,做大做强中药主业。
财报显示,方盛制药近年来在资产出售并购方面动作频频。
收购方面,方盛制药2021年上半年受让了“三花接骨散”“小儿肺炎散”“感冒退热颗粒”的药品品种。2021 年7月2日还以人民币1.7亿元受让滕王阁药业100%的股权以丰富产品品类。
在出售资产方面,方盛制药近日正在筹划转让佰骏医疗部分股权以引进战略投资者,而除吸引投资外,其处置资产还有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2021年半年报显示,方盛制药在报告期内对三花制药股份进行了处置,且已开始对博大药业进行处置与资产盘活,以此来实现集约化生产方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02 华润医药-进军高壁垒行业
1月28日,华润医药发布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发生变动的公告,称韩跃伟不再担任其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和方盛制药类似的是,华润医药产品覆盖面较广,也受到带量采购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正处于加速变革阶段。
总的来看,华润医药的变革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借助电商平台积极拓展品类市场。
据天风证券统计,华润医药2021上半年,CHC自我诊疗业务实现收入94.1亿港元,同比增长53.3%,OTC非处方药八大品类及滋补保健品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阿胶系列大幅增长 103.1%,儿科OTC产品增长92.6%,感冒类及骨科OTC产品同比增速均超过60%。
另一方面,华润医药积极通过合作、收购布局空白领域,拓展业务布局。
2021年11月15日,华润医药宣布与因明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推进因明生物新型肉毒素产品及眼科药物的商业化合作,探索因明生物产品管线的产业化合作——华润医药顺利进入眼科领域。
更具标志性的还是2021年华润医药耗资近48亿收购博雅生物。
后者主要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拥有多个血液制品产品。华润医药曾表示,血液制品行业壁垒较高,随着中国血液制品上市品类逐步增多、以及临床认知度提高及适应症拓宽,未来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总而言之,华润医药接连加速在血液制品、心脑血管抗凝、生物医药、儿童补钙等空白领域的布局,可进一步抢占优质赛道先机。同时借助华润医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能力,有望快速对收购实体进行资源整合。
03 东阿阿胶-开拓新营销模式
1月10日,东阿阿胶发布《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宣布韩跃伟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职务,同时一并辞去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韩跃伟不再担任东阿阿胶任何职务。
提起东阿阿胶,无法回避的是其在秦玉峰的带领下,连续13年提价17次,从16元/公斤涨至6000元/公斤的“神话”。这一成就的基础是在剥离其余副业、聚焦阿胶主业后,东阿阿胶对整个产业链的梳理与把控以及强有效的营销。
不过单纯依托涨价和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终究不可持续。
东阿阿胶2019年财报显示,其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上年下降121.29%;与此同时库存高达2711吨,相比2018年的811吨库存,增长234.15%。
这两项数据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也让东阿阿胶受到重创,股价一字跌停。
不久后,高登峰接替秦玉峰成为公司总裁,此时韩跃伟也刚接任东阿阿胶董事长职位不久,在“韩高”组合的带领下,东阿阿胶情况回暖。
2021年三季报显示,东阿阿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3.01亿元,同比增长1535.8%。第三季度营收11.39亿元,同比增长20.5%;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40.55%。
对于业绩大涨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东阿阿胶搭上了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是积极拥抱互联网电商,大力发展线上销售渠道的结果。
东阿阿胶也表示,其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坚定数字化转型等,以释放增长潜力。
从2021半年报来看,阿胶仍然是东阿阿胶主要的业绩支撑——从产品来看,阿胶及系列产品、其他药品及保健品、毛驴养殖及销售、其他产品占营收比重分别为86.14%、7.03%、4.8%和2.03%。
其中,阿胶系列产品包括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真颜”品牌系列产品、东阿阿胶牌“阿胶粉”以及其他战略储备产品40余种。
在宣布韩跃伟辞任董事长这一消息的同时,东阿阿胶宣布高登锋为下一任董事长,程杰任总裁。从总裁升任董事长后,高登锋将带领东阿阿胶走向何方让人期待。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药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带量采购等政策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要求企业加速转型;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利好创新药、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颁布。
这一背景下,企业需随行业变化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同时,抓住政策、时代利好,助力自身发展也非常重要。董事长作为公司掌门人,在上述工作中至关重要。
2021年,据不完全统计医药行业累计27位董事长离职。与跨国药企的职业经理人不同,本土药企董事长在一般情况下任职相对稳定。高频次的人事变动背后体现的是行业的飞速发展,而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预计这一变动还将持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