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璟 | 临床微生物快速药敏检测技术分析仪临床应用
自2015年以来,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医管局每年开展“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公众对微生物耐药的危机意识。对于合理用药,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相关的检测手段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比现在的18-24h药敏检测技术,鑫科生物一款2h获得药敏检测结果的个体细胞技术快速药敏分析仪有望在2022年正式进入市场。
01 快速药敏检测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状况
随着质谱和分子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鉴定时间已经大大缩短,甚至已经从数天或者数小时缩减到1小时以内相应的,临床对快速药敏结果的需求更加强烈。传统的药敏试验方法依赖于光密度测量,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缓慢的药敏报告,限制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合适的经验性治疗更加剧了多重耐药菌的泛滥。因此急需要更快速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手段,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当前,在学术界有多种快速药敏检测的探索和尝试,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检测在抗生素作用下微生物死亡的比例,常见方法有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染色等;
通过对代谢底物或代谢产物检测,表征微生物生长状况,报告药敏试验结果;如Patrice Nordmann等,以pH显色传感器检测葡萄糖代谢产酸建立快速药敏检测系统可实现2小时内检测肠杆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性,类似的还有重水培养-拉曼光谱检测的快速药敏系统;荧光培养底物积累检测的快速药敏系统等;
通过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抗生素作用下微生物生长情况,如在Kelly Flentie等人建立的快速药敏检测系统中,通过对微生物表面进行荧光标记—96孔板微孔板读孔装置检测,可实现5小时内取得药敏结果;有研究显示,通过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微流控芯片捕获富集尿样本中的微生物生长速率差异,实现更短(30分钟内)报告药敏结果等等。
还有非常多的将新技术用于这个领域以求实现更快报告药敏结果的尝试,如激光散射技术,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共振压电介质等等。 但是这些技术和当前广泛应用的药敏解释标准之间的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临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有待探讨。
2018年11月EUCAST发布了血培养阳性瓶K-B法直接快速AST的新折点标准,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AST的标准化操作和结果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阳性血培养瓶中提取 100-150µl 菌液,直接接种培养平板(MH,MH-F),缩短孵育时间到4、6和8小时,针对7种临床常见菌(大肠、肺克、铜绿、金葡、肺链、屎/粪肠球菌、鲍曼不动)进行了新解释标准的探索并发布了不同孵育时间的解释标准,例如,大肠埃希菌的4、6、8小时快速药敏的折点标准。
这个方法需要对药敏解释标准进行重新的评估和制定,因此当前主要针对几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可测试。
而在快速药敏商品化检测领域,国内外一些公司已经发布了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比如Accelerate Diagnostics公司Pheno system,采用表型法/核酸标记+显微放大在2-7小时内获得MIC;FIRST LIGHT公司 的The MultiPath™ 分析仪,采用非表型法/拉曼光谱+重水标记获得药敏的判断。山东鑫科生物的细胞个体计数药敏分析仪,基于经典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能够在 2小时内 获得肠杆菌和非发酵阴性杆菌药敏结果,药敏分析仪已经完成临床测试,进入到上市注册阶段。
02 个体细胞计数快速药敏分析系统临床测试数据
在两大顶级三甲医院的性能评估实验中,收集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奇异变形、铜绿假单胞等15种临床常见阴性杆菌,总共测试了366株。两家三甲医院的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15种180株阴性杆菌2h AST评价
表2 15种186株阴性杆菌2h AST评价
从两家医院的数据来看,个体细胞计数药敏方法与参比产品有较好的符合率 ,一致性达到 CLSI M52的要求,EA or CA ≥90%,VME 和 ME<3%; 同时此方法基于经典的药敏解释标准,对临床占比较大的肠道杆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3 细胞个体计数快速药敏的应用前景
XK FORMULA个体细胞计数快速药敏分析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基础,遵循当前常用的药敏解释标准EUCAST和CLSI标准,对临床使用习惯兼容性高;联合MALDI-TOF MS使用可以实现2小时内完成快速鉴定+药敏临床报告,在血标本和尿标本的药敏检测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多重耐药菌导致的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患者,缩短TAT时间,有助于早期从经验用药转变为精准用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End-
编辑 | 骆秉涵 王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