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医院?这些滑雪医生说不!|两会·健言

2022
03/07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检阅场上,中国医疗队是否赢得了运动员的信任?滑雪项目中的中外医生团队是如何从不信任到信任的?国内外不同的医疗保障理念,产生了哪些碰撞?

93091646616621368

*扫码收藏 健康界2022全国两会观察·医疗专题页

「真正无与伦比!」

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作出的评价。他说:「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如此闪耀,得益于中国人民搭建了如此出色且安全的奥运舞台。」

这个「出色且安全的奥运舞台」,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努力,医疗保障和医疗救援能力,就是其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在冰雪运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短板。以高山滑雪的医疗保障为例,目前我国这一保障队伍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在申办2022冬奥会之前则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说,冬奥组委会提前3年就开始招募医生志愿者进行滑雪技能培训,这才在冬奥会上成功展示了中国滑雪医生的形象,但本次冬奥会一定程度上仍需要依赖国际滑雪医生进行技术支援。

冰雪运动是一项相对风险较高的体育运动,为了保障常态化的「3亿人上冰雪」的群体运动目标,在3月4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黄宇光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冰雪运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提案,应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地理分布和实地环境的高山滑雪和冰雪运动的医疗救援体系。

在冬奥滑雪医疗实践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人员发现了一些尴尬现状:一些药品和设备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

「欧洲常用于雪上急救的氯胺酮并未被纳入冬奥会药品名录;止疼药应用方面,欧洲习惯将芬太尼通过黏膜气化装置(MAD)喷鼻使用,但此种用法在我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并且缺少喷鼻设备。

因此,仅就高山滑雪医疗救援而言,其在专业医疗人员培养、专业装备配置以及特殊药品和专业救治流程等方面,都有待完善。」黄宇光建议。

检阅场上,中国医疗队是否赢得了运动员的信任?滑雪项目中的中外医生团队是如何从不信任到信任的?国内外不同的医疗保障理念,产生了哪些碰撞?

循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怀伟的讲述,健康界来一一揭晓答案。

当外国医生成为我的导师

冬奥会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88个医疗站,1300名医疗骨干作为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这其中,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保障,是重中之重。

作为冬奥会比赛中的「速度之王」,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最高速度可达140千米/小时,受伤率近15%。于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场上就有着这样38名「身披防护服,踏着七彩雪板来救人」的医生——滑雪医生,当出现运动员意外受伤后,能够快速抵达现场展开专业救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怀伟就是其中一名。2月5日,北京冬奥会第一个正式比赛日,这一天,怀伟发了一条朋友圈:进入闭环工作第14天,国外滑雪医生团队人员到齐了,比利时的滑雪医生范得布鲁克先生被指定为我的导师。

一个中方滑雪医生、一个外籍滑雪医生,再加上中方巡逻队员和外籍巡逻队员,这就是每一个FOP(赛道旁医疗站)的基本人员配置。

81651646616621577

怀伟身着橙色马甲,关注赛场运动员

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要时刻关注经过这一赛段视野范围内的每一个运动员的每一个动向。

按照国际雪联规定,发生运动员受伤倒地,滑雪医生必须带齐所有的急救装备和药品在4分钟内赶到伤员身旁,对伤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迅速处理——例如骨折的固定、出血部位的包扎、镇痛治疗等,并在确保伤情稳定的前提下迅速将伤员转移出赛道,救治和转移全程不能超过8分钟。

这是一次高山滑雪医疗救援,亦是中外两个医疗团队的磨合。

当中外防疫与用药理念大为不同时,怎么办?

中外团队疫情防控措施,有很大差异。

「可能对于欧美人来说,新冠肺炎就是一场严重感冒。」怀伟观察到,外籍滑雪医生会在滑雪过程中或者发言时摘掉口罩,「因为他们觉得戴着口罩运动氧气不够用、别人听不到自己说话」。

除此之外,他们从不穿隔离衣。

首先,由于滑雪医生需在隔离衣外面套一件印着号码的马甲,这件作为救援医生标识的马甲并不是一次性的,因此外籍滑雪医生认为这种情况下的隔离衣起不到隔离作用,就是一个「摆设」;更重要的是,隔离衣的聚乙烯材质表面非常光滑,滑雪医生穿着隔离衣趴在冰状雪面上进行救援工作时,很容易导致身体在雪道下坠,影响救援工作,甚至对伤员产生二次伤害。

中方滑雪医生团队是另一种情况。

39011646616621930

怀伟穿戴救援装备

按照国内政策,滑雪医疗保障队中一旦有人出现阳性,其他人就是密接人员,整支队伍可能都要「全军覆没」。

因此中方团队所执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十分严格,每天核酸检测、穿隔离衣、戴防护面屏,而且「只要跟其他人见面,必须戴上N95口罩。」

即便戴N95口罩会让滑雪医生在医疗救援中更加「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就好比戴着口罩跑1000米」,他们也必须坚持。

当两种不同的疫情防控的理念和实施措施交叉在一起时,中方医疗团队的防护效果是否会被大打折扣?怀伟说,理论上来说(我们的防护措施)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当然还要注重每日工作后的全身消杀流程。

关于药物使用理念的不同,同样让怀伟感触深刻。

因易致人成瘾性,在中国毒麻药品的管控相当严格,精神类麻醉品实行「五专」管制,且毒麻、精神药品用量必须严格按处方实名制限量执行。

而在外籍滑雪医生看来,只要伤员有很疼痛的临床表现,医生就要立刻使用具有强烈镇痛作用的毒麻药,甚至需要使用一些镇静类的药品。

「他们认为这是人道主义救治措施,用药习惯和给药途径,都是跟咱们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怀伟说。

于是冬奥期间,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旦出现严重创伤、现场评估不除外骨折等状况,就会被给予镇痛类的毒麻药品进行现场止痛。

从不信任到相信

怀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来自外籍滑雪医生的不信任,「不信任我们的救治能力,不信任我们的滑雪能力」。

磨合从两个团队的第一次会议就开始。「国际雪联医疗官提出,每一个FOP组的医疗负责人必须由外籍滑雪医生担任,他们决定如何用药,他们负责第一时间下赛道救治伤员。而中国的滑雪医生最好只是参观,因为国内滑雪医生可能无法在冰状雪面的赛道上安全、及时地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怀伟说。

怀伟同样感受到外国运动员的不信任。

整个冬奥会比赛期间,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山顶、赛道、训练道、技术道周边共设立23个FOP点位,滑雪医生在各点位待命。赛场还配备赛道救生船、转运救护车、救援直升机、转运直升机,还有4个可以对伤员进行二次检查治疗的医疗站。

但怀伟做了个估算:百分之七八十的运动员会拒绝医疗站的二次检查,他们坚持等到自己的队医到达后,再进行下一步沟通或检查。在医疗队与队医进一步沟通后,90%的运动员会接受进一步治疗,也有10%仍然拒绝,选择离开。

换位思考,怀伟非常理解他们的这种不信任,「当一个人处在极度痛苦状态中,又是陌生的环境,肯定希望由熟悉的人给予治疗」。

要打破不信任,依靠的是强大医疗能力。

60791646616622277

美国选手尼娜·奥布莱恩在海外社交媒体发文感谢中国医护  图片来源:Instagram

2月7日,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在女子大回转比赛中意外摔倒,怀伟的队友们仅用1分钟穿过终点区雪道赶到她身边,经过查体,发现伤员存在下肢剧痛、出血、畸形,立即给予镇痛、止血、下肢夹板固定后,用救援船将伤员转运到竞技运动员中方医疗站,并在医疗站对伤员进行二次评估后,迅速转运至延庆赛区定点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延庆冬奥定点医院首席医疗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中心主任周方接受采访时提到,患者伤情较为严重,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持续一个多小时,非常成功。

术后第二天,尼娜·奥布莱恩在社交平台对中国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我要对所有照顾我的人说声谢谢,特别是那些在终点冲到我身边的人和延庆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我有一点心碎,但同样感受到了许多的爱。」

有爱,更有信任。

据报道,冬奥会期间,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已接诊近300名冬奥相关人员,4位严重外伤的外籍运动员接受手术、康复顺利,一位生命垂危的外籍患者被抢救成功。

在怀伟印象中,这一数据远超2008年北京奥运,「当时大部分运动员都选择保守治疗,几乎没有急诊手术」。

他们值得一块奖牌

态度的转变来得很迅速。

「作为北京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专业医生,又经过了4年的专业雪上救援培训,我们的救治能力出众,滑雪水平过硬。在团队救援模拟演练中,我们甚至能够比外籍滑雪医生还要更快而且平稳地滑到伤员身边。」怀伟提到,这令外籍滑雪医生非常惊讶。

98531646616622364

怀伟与外籍滑雪医生合影

于是两个团队在合作的第三天就达成共识:双方最后决定一起下赛道救治伤员,共同完成救援任务。

三天时间,两个团队从彼此陌生到互诉家长里短,从磨合走到融合。

与此同时,一封封感谢信纷至沓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毫不吝啬赞扬,「他说我们的团队不管是救助能力,还是快速反应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怀伟告诉健康界,「无论是医疗救助能力,还是雪上的滑行能力,我们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强,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大赛保障经验」。

他留意到,由于经常参与国际赛事医疗保障,外籍滑雪医生对每个参赛运动员甚至队医都特别熟悉,对运动员过往伤情了如指掌。

学习外籍滑雪医生的经验,总结此次实战心得,怀伟认为,他们或许将要制定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首个高山滑雪救援流程。

对于滑雪医生的未来,他也有着很大期待:「我们要把中国的高山滑雪医生团队保留下来,服务于国际和国内的大型比赛,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滑雪医生的一部分,支持国际赛事的医疗保障。」

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本次冬奥会,暴露出我国在保障冰雪运动方面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黄宇光介绍,国际滑雪医生都是有本职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主要为麻醉科和创伤骨科的医生,在有赛事需求的时候,才作为滑雪医生予以医疗保障支援。

黄宇光建议,我国亟待加强对赛时救援医疗专业人员的培养,比如在医学院应设立运动医学和冰雪运动医疗保障专业课程。而在适宜冰雪运动的地区,则可以对有潜力的医生志愿者加以招募培养,举办专业讲座培训和相关资质考核(包括雪道作业能力、救援实操能力),为冰雪运动培养所需的特殊专业人才。

无论如何,这支保障2022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圆满完赛的中国滑雪医生队伍,值得一块奖牌。

66791646616623399

北京冬奥拉动「3亿人上冰雪」,引发全民冰雪热潮,随之而来的就是专业滑雪医疗救援紧缺。

「3亿人中,近3000万人受伤,雪道的尽头,是骨科。」微博上一位骨科医生的调侃,引发了网友热议。

「我们目前已经跟多家国内的知名雪场合作,为他们提供医学救助和救援培训,确保3亿人不但高高兴兴地上冰雪,还能安安全全地从冰雪下来。」怀伟说。

来源|健康界

撰文|杨瑞静

45821646616623632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擂台赛」详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滑雪,医生,怀伟,运动员,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