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2022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明确两项护理专业改进目标
2022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并于当日发文予以《通知》解读,解读以下主要内容:
一
制订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意义
是能够强化相关人员责任感,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快速有序开展。2021年,首次发布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各方围绕相关目标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充分证明目标管理在医疗质量安全领域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作用。
二
按年度发布目标的原因
是因为为了充分发挥目标对行业的引导作用,指导行业精准开展改进工作,需要根据医疗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年度针对性制定发布目标,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实现精准改进。
三
2022年目标与2021年目标的区别
在于后者是上年度的继承与发展,2021年10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有8项继续作为2022年目标,今年新增了“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2个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四
推动目标的实现
需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质控组织和行业学协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
《通知》附件2文,分别是《2022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和《2022 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公布10项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分别是(图1),并围绕各目标,予以“目标简述”和“核心策略”的详细展开说明。同时,在附件二中,更加细化地将2022年10项国家质量安全改进目标针对性拆解为36个质控中心,并予以更为精细化的“改进目标”和“目标简述”说明。
图一 2022年10项国家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名录
护理人员关注要点:
附件2《2022 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表格编号12可看到卫健委对“护理专业”提出的两项质量改进目标,分别是“降低住院患者Ⅱ期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IT-2 022-11)”和“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PIT-2022-12)”。
针对“降低住院患者Ⅱ期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予以目标简述如下:院内压力性损伤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其发生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是护理专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针对“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予以目标简述如下: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感染之一,感染因素涉及医护人员操作、护理、患者管理等诸多方面,为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造成沉重的 经济负担。连续几年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近年来改善幅度不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
第六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召开在即,国家卫健委为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促进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并2022年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可根据《通知》原文,结合机构年度目标和各护理单元工作内容,进行深化改革,结合质量改进整体目标,制定、开展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