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公司招不到人,都怪新冠检测暴发户?
来源:医业观察,作者:星哥
从2020年以来,体外诊断(IVD)行业受到新冠疫情检测的催化,一大批企业发财,这么公司老板们无不摩拳擦掌,自信心爆棚,免疫、分子、POCT、凝血、微生物等产品线统统上马,国内和国际渠道纷纷上马,唯恐落后于人。
但是问题来了,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这些老板们的雄心壮志。所以经常有中小型IVD公司的老板们问星哥有没有人才推荐,然后吐槽友商新冠检测暴发户们把人才的市场价格抬高了,当然从来没有老板抱怨自家企业在新冠企业赚钱赚得太多了。
人才在哪里?怎么把人才招过来?
先说两件小事:
最近去和投资的一家初创IVD企业两位创始人交流,说到最近招到了两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团队实力又增强了。
星哥就好奇的问,今年IVD行业抢人这么厉害,人家怎么就愿意来你们这么小的庙?
创始人说这两位人才我们聊了几个月,一人负责一个,每周电话聊个三四次,搞得我老婆都笑话我,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外面有人了。
再说另一件,两周前星哥写了一篇文章《从连续多年的销售冠军, 到一夜之间需要找工作, 到底发生了什么?》,写完之后有好几家IVD公司的老板找到星哥要引荐,说目前公司正缺这方面的人才。
在此先要为这几家IVD公司老板的敏锐度和执行力点赞。
星哥给主人公S君推荐了几家公司,也做了电话面试。
其中一个老板在聊完之后,跟我说:这位候选人非常不错,我们公司目前在他所负责的国际区域没有开展业务,还是想先找已经有我们已开展业务的区域的销售。
星哥的回答是:我觉得区域并不重要,核心问题是你要判断他有没有作为国际营销负责人的潜力。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但是扪心自问,你花了多少心思和时间在招聘人才上?
大公司毕竟家大业大,人力资源部门人多,还有外部猎头合作,人才总能找得到。
但是中小企业指望着在智联招聘,boss直聘挂个招聘链接,就有合适的人才来投奔你,几率有点低。
大公司可以提供更高的薪资,也更稳定,但是大公司也有阶层固化、论资排辈的问题,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也不是灰常吸引人。有不少人才还是希望能在中小企业搏一把的。
这个时候,中小企业创业者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只要你有心,可以和候选人非常深入的交流,在和大公司的抢人大战中是有优势的。难道你还能指望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屈尊给候选人打电话,可能性太低了。
创业者们,遇到好的人才,和他们吃饭、聊天,让人才去了解你本人、你的团队、你的事业雄心,用你的热情和执着去打动他们。
另外一个问题是看人才的眼光。大家招人的时候总希望这个人和职位完全匹配,但是实际过程中你会发现找不到。
举个栗子:作为一个做胶体金快速诊断企业的老板,我非常急迫的想去招一位国际营销总监,带过团队,最好是有客户渠道,有良好的销售业绩,那么问题了,这样的人才数量上就非常好,并且在原来公司肯定干得好好的,为啥要来你们家?
比较契合实际的情况是,找一位有几年国际销售经验的区域销售经理,带过一个小团队,过往在区域的销售业绩还不错,有热情,有头脑,有执行力,具备成为国际营销总监的潜质,然后他在目前的工作上遇到一点问题,有跳槽的想法,这样的几率就大很多。
至于哪些人有潜质,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一个朋友的IVD公司,抓住了新冠疫情检测机遇,赚了几个小目标,想招一个做投资和BD(商务拓展)的人,来问星哥的意见。星哥表示完全匹配的人是肯定找不到,发了财的IVD公司都很缺,建议他从研发和营销的人才里面挑有潜质做好这个工作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朋友还真就找到了一位候选人,海归,做过IVD原料的销售,几番沟通下来,朋友觉得非常合适,就给这个候选人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文字,非语音,表示非常希望他能够加入公司,共创一番事业。这位候选人后来跟我说,这条微信太长,他还没看完,就表示愿意加入了。虽然是跨了岗位,现在他在投资和BD工作上也是得心应手。
星哥经常说:国外IVD巨头才做选择题,中国IVD企业全都要。
战略的选择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执行起来就千差万别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要的人才在哪里?这些人才具备哪些特质?我们怎样和他们接上线?如何说服他们加入?
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
声明:本平台标明来源的文章,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