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不同的病因应该引起不同性质的疼痛。但在疾病过程中,亦不尽然。
中医说疼痛
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疼痛是有虚实的。实性疼痛多因外感疫疠、六淫之邪,或瘀血、痰浊、气滞,食积、结石、虫积等阻滞脏腑经脉,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问题,这就是“不通则痛”,虚性疼痛主要是由于贫血、阳气不足、脏腑经络失养所致,这就是“不荣则痛”。
由于引起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
疼痛的性质也是不同的
临床常见疼痛的性质
主要有以下十二种
胀痛
疼痛伴随着胀感的症状,这被称为胀痛。这是气滞作痛的特点。胸、胁、脘、腹胀痛,多为气滞为患,头目胀痛,则多因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所致。
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如心脉痹阻所引起的“真心捕”,结石阻滞胆管所引起的上腹痛,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等,皆具有绞痛的特点。
冷痛
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腰祥、脘腹、四肢关节等处。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
灼痛
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火邪审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重痛
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湿邪阻滞经脉,气机不畅,使人有沉重而痛的感觉。但头重痛亦可因肝附上亢,气血上塞所致。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酸痛
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虚骨髓失养引起。
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等处。
隐痛
指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多因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胸、脘、腹等部位。
走窜痛
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之为窜痛,多因气滯所致;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
固定痛
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瘵血为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鏖血瘀所致。
掣痛
指抽掣牵引作痛,由-处连及它处的症状。 也称引捕、彻痛。 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 不通所致。
总结
一般而言,不同的病因应该引起不同性质的疼痛。但在疾病过程中,亦不尽然。
如瘀血积滞,脉络不通,多引起刺痛。但瘀血积滞形成的症积(肝硬化,肝癌等)亦有不痛者,或有隐痛、胀痛、钝痛者,不可因其并非刺痛而否定其为瘀血所导致。
阳气虚失于温养所致的疼痛,如胃阳虚证(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喜暖喜按,而无明显的凉感;
阴虚火旺所致的疼痛,如肺阴虚证(肺结核),多是局部隐痛而无灼热的感觉。
隐痛未必虚,如脑瘤初起多隐痛,则系症积所致;
胀痛未必实,如脾胃气虚,脘腹胀痛系气虚引起。
酸痛有虚有实,需根据其病史与兼症全面分析之,不可简单地以湿邪或肾虚论之。
固定痛,“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这一论述忽略了虚性疼痛。因而没有对固定痛的病因做出较全面的概括。就临床而言,绝大多数疼痛都是固定痛。寒热虚实均可见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